2课时,约5330字。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盐城市盐都区凤凰桥实验学校 李全慧
邮编:224001 电话:1385105310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
2、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3、揣摩文言文词句方面的一些特点。
4、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个性化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读、背课文,积累文言文的解读能力;学习晏婴在外交场合从容对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学习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回自我。
2、学习晏子临辱不惧,智胜强敌的精神与智慧及其他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二、教学设想
重点:课文读读背背;文言实词和虚词;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
难点: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词序;古今词义的差异。
教学突破:读、背课文,突出学为主体,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读: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教师指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熟读成诵。通过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获得对文章的整体印象,并在整体理解的前提下,突破词、句的重点和难点。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明确目标
(二)教学流程
1、情趣导入:
有的时候,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曾经有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我们美国人总爱仰着头走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低着头走路?"周恩来略加思索后回答:“走下坡路的人,总是仰着头走路,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着头走路了。”这个记者听后,倍感羞愧。
以106岁高龄去世的宋美龄曾是风靡美国的中国外交家,1943年就是她以娴熟的英文,高雅的气度,善辩机敏的口才、不卑不亢的表现征服了美国,征服了罗斯福,使得罗斯福能派"飞虎队"援助中国人民抗日,对日起到了一定的打击作用。
其实,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正是这样的一位政治家和外交家。现在就让我们将眼光投射到遥远的诸侯纷争、战火频仍的春秋时期。去领略一下齐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晏婴的外交风采《晏子使楚》(板书课题、出处)
2、课前热身
《晏于春秋》:《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春秋时齐国晏婴言行轶事的著作,是由战国时人搜集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全书共8卷,215章,每章由一个小故事构成,以晏子为中心人物,写得有血有肉,形象丰满。它文学性很强,有不少记叙生动的散文,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晏子(前?--前500):名婴,字平仲,春秋时夷维邑(今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从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开始,他继承父亲的官职,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于诸侯。先侍奉灵公3年,竭力建树新功。继之辅佐庄公,颇受重用。后因谏阻伐晋,庄公不听,遂辞官耕于海滨。及庄公被杀,景公即位,又被起用,并任相国。晏婴为国为民,无私无畏,直言敢谏,恪尽职守,并且擅长外交辞令。掌管齐国政治,讲究礼仪,以"节俭力行"著称。由于晏婴的"节俭力行"符合于墨家的宗旨,晏婴就为后来墨家所推崇。《晏子春秋》这部书中所宣扬的兼爱、明鬼、节用、非儒等思想近于墨 子,唐代柳宗元认为它很可能是出于齐国墨家后学之手,大约是战国中期墨家学派的人收集有关晏婴的言行,编辑成书的。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雄争霸。各国不仅在军事上角逐,在外交上也常常展开激烈斗争,以显示各自的实力。外交上的胜负,成为当时兼并战争的重要辅助手段。晏子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的故事,正是这段历史的反映。当时楚强齐弱,齐景公执政。齐国国势已远远不如从前,楚国则是当时南方唯一的强国。因此,楚国的君臣才敢毫无顾忌地轻蔑和侮辱晏子和齐国。作为一个弱国的使臣,晏子不便向楚国提出正面抗议,但又要坚持原则,不能默然接受,因此十分注意对敌策略。
解题:使:出使。即“晏子出使楚国”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下面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听准字音,句子的语气语调。
字词正音:
婴yng 缚f 酣hn 诣y 曷h 枸橘gu j 枳zh 耶y 熙x
对话:下面我们来齐读课文,这一遍读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