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案4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5/12 12:03:51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050字。

  雨巷
  教材分析:从课文本身看,课文通过写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场景: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 “我”撑着油 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抒发了作者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一丝 微茫的希望。 《雨巷》是一首带有浓郁古典气息的现代诗歌,它的意象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抓住 这点可以让学生拓展生发,掌握诗歌最重要的鉴赏方法——通过意象解读诗人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一、知人论世。二、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抓住意象
  意象:诗歌中蕴涵着诗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
  意境:由意象营造出的客观景物和主观情  感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或氛围。(幻灯)
  在诗歌中,由一个或几个意象所形成的氛围,这个氛围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意境。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营造了一个宁静,幽深,略带感伤的意境。
  此前,我们跟随着徐志摩领略那夕阳西下时分康河康桥富有异域风情的美景,我们不禁深 深沉醉,感受到诗人恋恋不舍的情感;今天,我们走近戴望舒欣赏这烟雨迷茫之中江南古巷独 具民族特色的风情(展示图片) 大家是否怦然心动?从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发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的记忆》(《雨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小时候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生理上这种缺陷,常常使他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来在诗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还是常常受到来自同行的嘲笑。文学上刚有点成就时,他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