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课时,约3490字。
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的:
1、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2、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及小说刻画人物的特点
重点难点:1、曹雪芹与《红楼梦》;
2、人物性格与人物描写
教学设想:
1、思想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正确认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反 封建的重要意义。这种思想教育主要通过对贾宝玉形象的分析完成。
2、《红》开头四回是全书的序幕,为后面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作了铺垫,教师可简介前四回的主要内容,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本回内容。
课时安排:三教时。
第一课时(11)
一、导入:
二、关于曹雪芹与《红楼梦》
《红》原名《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所反映的是清朝雍正、乾隆时期的社会生活,创作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是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最优秀,最杰出。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从他曾祖父曹玺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曾祖母做过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在康熙朝,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康熙末年,皇子们争权谋位,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势力,曹雪芹的父亲曹頫因和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中落。曹雪芹的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的是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举家食粥酒常赊”,正是这样一种由天上到地下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不满与批判态度,为写出反映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毛泽东说:“屈原多亏丢了官,不然就写不出《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