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ppt15(3份打包)
- 资源简介:
《苯》12张ppt.ppt 855.00 KB
《苯》教学设计.doc 21.37 KB
苯的硝化反应.wmv.wmv 3.07 MB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苯
一、教材分析
苯是几种有机化合物中的典型代表物之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列为必修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苯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对 学生苯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苯分子结构中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它是对中学阶段烃类成键知识以及性质的总结与拓展。学好苯的知识对后续有机物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通过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能利用物质的结构推断物质的性质,利用物质的性质来推断物质的结构。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苯”之前已学习了烷烃——甲烷、烯烃——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一些特征反应,少部分学生甚至还有碳碳叁键及环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先备知识”,这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我们应引导学生对比前面刚刚学过的甲烷和乙烯的性质得出苯的独特的性质,帮助他们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逐步熟悉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
需要注意,此时学生有机知识储备并不多,更谈不上知识的综合整理,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不能随意增加难度,随意补充知识如苯的磺化反应等,更不能将知识面拓展到苯的同系物甚至芳香烃,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苯的分子结构,了解苯的来源和物理性质,了解苯的可燃性、稳定性、取代反应等化学性质及主要用途和毒性。
2.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及实事求是、诚实质朴的科学品质。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使用的技术主要是课件展示以及视频播放。
视频1.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意识到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于平时的善于独立思考、勤学善思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息息相关。使学生认识到科研本身就是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必须付出辛勤和不懈的努力。
视频2.苯的硝化反应实验。
视频播放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观察的更清楚,感受到实验的进行和新物质的生成。直观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