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550字。
30诗词四首
仙峰中学:刘胜成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掌握诗词涉及的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情朗读课文,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搜集与作者、作品有关的资料,了解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分析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二、学习方法导航:
1、反复诵读课文,熟悉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通过分析、探究诗歌中名句的含义,品味诗歌的意境。
3、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拓展知识面。
三、聚焦重点、难点:
1.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 难点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四、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投影仪
五、教与学师生互动
第一课时
《归园田居》(其三)
(一)情景导入
我们刚刚学过一篇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居》。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整体感知
1. 检查预习,学生介绍作者。
【提示】陶渊明(365-427),又名元亮,世号靖节。我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之一,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所以梁钟嵘说:“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2.朗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
2)指导学生朗读
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
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
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3.思考下列问题 :
a. 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b. “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c. 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 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c.对田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