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50个字。
一段痛苦的经历 一个不屈的灵魂
――《童年》导读
江苏省如东县孙窑初级中学(226402) 宋彬斌
【作者简介】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28日生于伏尔加河畔的尼日尼•诺夫弋罗德城(今高尔基市)。父亲是位木匠,母亲是染坊老板的女儿。高尔基早年丧父,随母亲寄居在外祖父家。后来,外祖父破产,年仅10岁的高尔基便开始出来谋生。他先后拣过破烂,当过学徒和杂工,饱尝人间的辛酸。高尔基酷爱读书,勤奋自学,1884年,他来到喀山,想上大学,虽未能如愿,但底层社会却成了他真正的大学。高尔基结识了民粹派知识分子,与喀山进步的青年组织取得联系,阅读了大量的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深入到农村和手工作坊,向人们宣传革命真理。1888—1889年和1891—1892年,高尔基怀着深入考察社会、寻求真理的目的,曾两度到俄国各地游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辛酸艰苦的童年生活使高尔基开阔了眼界,磨练了意志,锻炼了生活的能力,积累了创作的素材,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892年高尔基在第比利斯的《高加索报》上首次用“高尔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走上文学道路。
高尔基的一生,经历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蓬勃高涨和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胜利的伟大变革时代。早期的著作主要有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海燕之歌》等。剧本有《小市民》、《底层》等。1906年写成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随后写成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晚年的代表作是四卷本史诗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高尔基一生创作了400多篇艺术作品,1400多篇文章,近百封书信,已出版的全集有63卷。他不但是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多产作家,而且还是个少有的文体家,在小说、诗歌、戏剧、政论、文论、特写等方面都有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内容包括了高尔基幼年时代从3岁(父亲因霍乱而死)到10岁(母亲因肺病而死)在外祖父家的生活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