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借月抒情三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日月运行,在多情诗人笔下,充满了无限的情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人往往将自身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的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美的意境。<br>
白居易的《琵琶行》,塑造了一位流落江湖的琵琶女的形象,抒发了对琵琶女的同情和对自己遭遇的不平,情感真切动人,诗中的三处借月抒情,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氛围,使全诗的情感含蓄而深沉,给人以无限的美的享受。<br>
一、以月衬愁<br>
“我寄愁心与明月”,“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古人常借茫茫的月光抒发自己心底的愁思。《琵琶行》一开头,写诗人江头送客,先描写了深秋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枫叶荻花、萧瑟秋风。就在主客即将分别之时,倒映在江水中的一轮秋月映入诗人的眼帘。“别时茫茫江浸月”,素淡朦胧中的月光倒映在水中,随着无边无际的江水闪耀波动,再现了诗人的愁绪、。这月色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首先是离愁。“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在这冷冷的清秋里,“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薛涛《送友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怎不会袭上心头,“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其次是客愁。此时,白居易,政治上失意,被贬到江洲,漂流他乡,面对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坎坷,理想的幻灭……千愁万绪,纷至沓来,“江月去人只数尺”,此时只有那一轮孤月最懂得诗人的心思了。游子的愁思每天都会有新的不同,这时,能有月色相伴,“江清月近人”,这该是心灵上多大的慰藉啊!<br>
二、以月写静<br>
月夜之中,万籁倶静,浓浓的月色“如积水空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静,“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幽静,都是古人以月写静的好例子,诗人在邀请琵琶女“快弹”一曲之后,琵琶女那高超的演奏技巧,琵琶曲那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