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时,约14250字。
毛泽东词二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和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2.品味意象,品味语言,理会两首词的情味。
3.强化诵读。反复涵咏,熟读成诵,丰富积累。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鉴赏,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革命情怀、战斗豪情,感受革命壮志、乐观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奋发向上的热情。
●重点、难点
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解决办法
诵读领悟;以诗解诗。
多媒体辅助。
●学生活动
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
3.自由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反复涵咏,熟读成诵,丰富积累。
2.品味语言,理解意象,咀嚼鉴赏。
3.知人论世,体会情怀,感受壮志。
●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理解意象,咀嚼鉴赏。
●教学方法
诵读领悟;以诗解诗。
多媒体。
●教学步骤
1.预习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如舸gě、怅chàng、寥廓liáo kuò、遏è),把字面的意思读懂,在课堂欣赏时不再有文字障碍。
2.导入
让学生欣赏插页上毛泽东的手迹。
毛泽东确实伟大,他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的书法也不错,他的手迹具有流畅贯注的气韵、潇洒豪放的风格;他在文学上也很有才华,他创作的一些古典诗词文质兼美,脍炙人口。著名诗人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