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敬畏》ppt
- 资源简介:
新人教版(五四制)思品七年级上册第七课项目2《生命的敬畏》课件+教学设计 (3份打包)
634220016029722624.mp3
The Mass(0).mp3
敬畏生命杨冬梅.ppt
课间短片.ppt
生命的敬畏教学设计(泉城杨冬梅).doc
雨的印记.mp3
祝你生日快乐.mp3
左手右手.mp3
第三单元 生命的思考第七课 探问生命第二项目
生命的敬畏
济南泉城中学 杨冬梅
【教材分析】
第七课“探问生命”由“生命可以永恒吗?”和“生命的敬畏”两部分组成。本项目是在上一项目对“生命的意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对生命的敬畏是道德心产生的基础,在遵循道德底线的基础上追求生命的美好。学习本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生活了解生命不仅属于自己,我们在为自己活着的同时还在为他人活着、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是共同存在的。进而产生对生命的敬畏心,内心的道德感,从而去追求生命的美好。
本课的基本思路是先从对生命的理解出发,进而认识生命的敬畏心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最后到遵守道德底线追求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一个人的生命并不完全属于自己,我们为自己活着的同时,也都为他人活着。”“敬畏生命,才会谨慎的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有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是因为,这是全课的灵魂,讲好此处是理解生命的敬畏心的关键,也为后面的追求生命的美好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面对现实生活的矛盾,我们需要有自己的道德底线。”是本课教学难点。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对道德底线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容易对社会上一些消极的问题看法表面化,盲目的跟风。因此,让学生透过社会现象来分析问题的本质,是需要老师的耐心细致的设计的。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变的时期,他们的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一方面,他们自我意识飞速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生命意识淡薄,为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容易冲动而不能谨慎的对待生命问题和生命的关系,会有对家庭、学校和社会不负责任的做法出现。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对生命和道德的敬畏感。增强社会责任感,面对生活中道德问题的困惑,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对他们来说尤其必要。
【课标依据】
二2.5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负责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二2.6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对生命和道德的敬畏感。增强社会责任感,面对生活中道德问题的困惑,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培养热爱生活,积极追求好的生活的信念。
2、能力目标:培养谨慎的对待生命关系和生命问题的能力,自觉遵守道德的原则、积极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的能力,培养成熟的道德思维与判断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生命脆弱的又是坚强,认识到一个人的生命并不完全属于自己,我们为自己活着的同时,也都为他人活着。理解道德底线的在行为选择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一:情境导入,情感共鸣。
多媒体课件展示:
活动形式:教师由生日的话题导入,使学生带着对生命的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的基本思路是从学生具体的生活出发,引出情感的共鸣和对生命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一:敬畏心与道德感。
【感悟生命】
多媒体课件展示:
1.学生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2.老师出示关于生命的数字帮助学生体验感悟到生命的脆弱、艰难,配乐呈现一组图片,帮助学生发现生命的另一面,坚强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