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剂和还原剂》ppt15(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氧化剂和还原剂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33张ppt.ppt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教学设计.doc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鲁科版《必修I》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中的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本节课是这一节的第三课时。这节课内容的设计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应 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自主设计实验和有关的活动方案,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探究的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该 案例从介绍自然界中常见的含铁元素的物质,并根据铁元素的化合价对物质进行分类导入,预测含有不同价态铁元素的各种物质哪些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或即具有氧 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然后提出问题,怎么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并引导学生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设计验证方案来验证推测。实施实验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整 理,确定含有不同价态铁元素物质具有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最后根据结论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生分析
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单质铁的化学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这为探究铁的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提供了基础。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提取与加工能力,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验设计经验, 但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的能力有待加强。在情感层面,由于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学生也对其用途有较多的关注,在本节课中应引导学生从铁及 其化合物性质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关注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之间的转化是学生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实验,使学生掌握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了解Fe3+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探究实验,使学生学会预测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进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通过预测与假设、方案设计、实验记录、分析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会预测物质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到证实,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并通过“身边的化学”等内容,认识铁在促进人体健康中的作用,了解化学知识在丰富人类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本节课是一节基于金属铁、氯化亚 铁、氯化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实验的基本教学,主要的多媒体技术包括:PPT课 件、图片展示、实验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主要用在课题的导入环节、实验 现象的加深巩固和实验现象理解性质的突破环节、重难难点解决环节。想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引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 能力、观察能 力,由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再就是化抽象为直观,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转。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创设情境 【图片简介】展示工厂炼铁、铁的腐蚀以及铁的化合物等图片
【思考】
⑴这些过程中铁元素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写出常见铁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标出铁的化合价。
学生倾听、观看
多媒体PPT、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