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教案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其它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1/9 13:38:0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940字。适用于天津今年刚刚开始使用的人教版五四学制语文教科书
古代诗歌五首
Lydia.Lau天津师范大学                                                                                科目  语文
                  教 师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要 点         年级七年级 

课 题古代诗歌五首
第一课时计划课时一课时
使用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能读会写生字词。
2.理解、积累文言词汇。
3.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准确朗读并默写。


能力目标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德育目标
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1.朗读法。本课所选的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  学
媒体手段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课时分配实施要点


第一课时:《山中留客》《春日》《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第二课时:《汉江临眺》
第三课时:天净沙·秋思 
第四课时:古代诗歌五首背诵落实以及诗歌鉴赏基本方法

课时变动
说    明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也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
到了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代文人另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得更加完美,使之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踏进文化宝库,学习几首流传千古的诗词,一睹这两颗明珠、两大丰碑的风采(板书课题《诗词五首》)。
(解说:这段激情澎湃的导语,一方面能帮助学生认识唐诗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研读分析——落实重点、攻克难点。
一)初探感知:
1教师范读这三首古诗;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3.对照课下注释,背诵、理解,这三首古诗。
山中留客      
张旭 :生卒年不详。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世称张长史。性狂放,好饮酒,工于草书,每醉后号呼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世呼为 “张颠”,又称“草圣”。其书法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舞剑并称为“三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