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学案5
- 资源简介:
约4190字。
21 桃花源记
【导学目标】
1.理解本文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了解“世外桃源”的故事,并能加以复述。
3.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体会文章语言简洁而内涵丰富的特点,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4.发挥想象,改写文章,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课时计划】
2课时,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授课,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茂盛的桃林中,一位诗人迎面走来,满怀愁绪、愤慨与无奈,曾经满怀豪情,心系天下,不料社会动乱,一片污浊。于是他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不逍遥自在;于是他归隐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好不悠闲惬意;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用旷达的胸襟去包容命运的不济与悲哀。今天,让我们循着这位诗人的足迹,走进桃花源,聆听诗人对理想的诉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 黄发垂髫(tiá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