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天人合一”的艺术特色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选修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8/28 20:35: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160字。

  《春江花月夜》“天人合一”的艺术特色
  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乐府诗《春江花月夜》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认为是“诗歌中的诗歌” , “宇宙中的宇宙 ” , 可以“孤篇盖全唐 ” , 评价之高可说是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绝无仅有的。那么, 这首诗在思想、艺术上到底有何特色? 为何说是可以“孤篇盖全唐”呢? 笔者翻阅21世纪在大陆出版的权威的中国文学史如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等, 都对此语焉不详, 不能不说是憾事。笔者认为, 《春江花月夜》之所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主要是作者在诗中把中国古代“天人合一” 的哲学宇宙观艺术化地表现出来, 从而使整个诗歌画面空旷、形象鲜明、神秘深遂、意境高远。
  黑格尔曾经说过:“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宣扬了一种“理念” , 这种理念又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 而是形象的、艺术化了的。因此, 所谓的艺术美, 只不过是“理念”的形象化表现而已。如用黑格尔的观点来衡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作者为了表现宇宙的无限、神秘和人世间的有限、渺小这种忧患意识, 借用了春、江、花、月、夜这种虚拟的艺术化的背景来衬托, 从而使读者感到诗中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识、神秘意境和鲜明、生动的艺术画面, 而且哲理意识与艺术画面水乳交融、玲珑剔透, 达到了艺术的化境。
  张若虚是初唐诗人。唐代是国势强盛、“三教合一” , 亦是中国古代文化继魏晋六朝之后的又一发展高峰时期。这种新的文化的重要表现特征之一, 就是诗人们除了在仕途上希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外, 还对宇宙、社会、人生进行形而上的探索与思考, 这种探索不是颓废的, 而是积极向上的! 用美学家宗白华的话说是“唐诗精神” , “一种高远的眼光”与“伟大的抱负” 。这种思考既有哲理上的又有艺术上的, 然而把人生、社会、时间、空间的哲理思考与艺术形象紧密结合从而表现作者深遂神秘的宇宙意识与艺术意境的, 则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从全诗的艺术画面与思想内容之间的关系分析, 《春江花月夜》一共36句, 可以分为几个意群。
  从“春江潮水连海平”至“汀上白沙看不见”是第一个意群。在这几句诗里, 作者想要交待的是时间、地点、景色。时间是晚上, 地点是春江以及在明月照耀映衬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