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说课稿8
- 资源简介:
约2080字。
《琵琶行•并序》说课稿
何亚男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汉一班的何亚男。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琵琶行•并序》,我打算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分析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的特点、作用
《琵琶行(并序)》是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的第二课,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叙事长诗,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音乐性语言的鉴赏和学习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赏“以文写曲”的艺术技巧,用“环境烘托”的表现手法。这是知识目标。感“同”情、共鸣,悟社会意义。这是情感目标。文学审美、音乐审美。这是能力目标。
3.重难点分析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因此,我将重难点确定以下:
重点:琵琶音乐的描写技巧;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抒情手法。
难点:领悟写作技巧,包括明暗线结构、情景交融的特点,达到学以致用。
二、教法分析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把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个理念,本文我主要采用“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领悟——迁移提高”的教学方法,以教师教为主导,以学生学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的任务。
三、学法分析
这篇文章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诗歌知识积累,但对古诗词的鉴赏没有掌握系统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我想只有让学生听名家诵读、自己反复泛读、相互交流,并借助多媒体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不足。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有:视听结合法、知识竞赛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