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10字。
生命 生命
南昌市三十三中 邓民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生命的价值,鉴赏本文珍爱生命的人文美。
2培养把握主题词,准确理解文意的精细阅读习惯。
3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主题词,探究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味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并能正确运用语言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难点
辨析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和三点思考的侧重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生命永远是一首古老而年轻的歌。人们热爱太阳,是因为它给人以生机和希望;人们礼赞生命,是因为它的宝贵和美好。是的,我们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今天我们学习的《生命 生命》,就是一位被病痛折磨的女作家对生命价值的参悟和颂扬,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作品,与作家对话,去感受有意义的生命之歌。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先由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然后教师补充。
三、分析课文
﹝一)整体感知
1、 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骚扰 小憩 茁壮 糟蹋 庸碌 辜负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2、(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配乐范读,让学生感知理解课文,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并画出各语段的主题词,梳理文章思路。
事例 思考 思想感情
飞蛾:生之欲望 意义 震惊
香瓜子:生命力 价值 肃然起敬
心跳:生命 珍视、奋斗 震撼
﹝二﹞合作探讨:
1、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2、 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3、 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研讨、回答,教师点拨:
1、第一个事例写小飞蛾,面临着严重威胁,它极力挣扎,表明凡是生命都有强烈的生的欲望,无论怎样危险,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努力,也就是说,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第二个事例是说一粒香瓜子在几乎没有生长条件的环境下,冲破坚硬的外壳,萌芽长成了一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