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30个字。
《治水必躬亲》教学实录
山东省茌平中学 耿延华
一、导入
师:(脸带微笑询问一同学)你喜欢什么?
生:(略带紧张地)乒乓。
师:噢(指着另一位同学),你呢?
生:我喜欢电脑、篮球。
师:同学们想知道我喜欢什么吗?
生:(异口同声)想。
师:我喜欢电脑、喜欢足球,更喜欢篮球,我是NBA的忠实观众。
(学生意犹未尽。稍停)
师:刚才我们之间的问答,实际上就是我们之间的对话。对话,可以促进我们的交流和沟通,对话,让我了解了你们的爱好,也让你们知道了我的兴趣。对话,还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由此可见对话的作用很大。
师:其实,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对话方式。我们可以和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老师对话,还可以与现代媒体对话。今天我们就通过对话这种学习方式,学习古人钱泳的一篇文章,这就是《治水必躬亲》。大家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文本,例如可以诵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一起朗诵等,要求能读通顺。
二、与文本对话,解读文本
生:(都认真地阅读课文)
(2分钟之后)
师:刚才大家读得非常认真,大家觉得读顺了没有?
生:(部分,不敢大声)有点。
师:同学们不用怕。毕竟我们和钱泳是初次相识,而且我们与他相距的时间也有200多年了,朗读中有点不顺不是问题,读的遍数多了,自然也就通顺了。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我们的不注意,放过了一些暂时还不能理解的东西。下面清同学再认真读一读课文,看一看,你有没有放过疑难的问题,如果有,就请同学再默默地与课文对话一番,并且用笔记下不理解和有疑问的地方。
生:(认真阅读,批注)
三、与同学对话,释疑解难
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可以将与文本对话过程中记下的疑难问题与周围的同学进行对话交流,以寻求问题的解决,下面请同学进行合作对话。
(学生自主组合成学习小组,并认真开展讨论。教师在学生中巡回)
师:本来不知道,经过小组合作对话交流,你们一定解决了许多疑难,而且我相信每一个疑难的解决,都会给你们带来一份成功的喜悦,你们愿不愿意将这一份成功的喜悦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齐声地)愿意。
师:好!大家试试看。
生: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句中的“举”我原先不知是什么意思,经过讨论我知道了这里的“举”有成功的意思。
师:(惊喜地)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