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设计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1/21 14:26:1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730字)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三册
《雨霖铃》教学设计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朱益鸿

[设计意图]  
《雨霖铃》的作者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门写词的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本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他心爱的人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
柳永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声誉。其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
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词作的视频朗读,让学生形象地感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用一课时教完。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别离是一种常事。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更是一种历写不衰的主题。大家想一想,以前学过那些描写别情的诗?(学生回忆,教师提示)今天,我们来学习《雨霖铃》,一起走近词人的心灵世界,去感受情弦的脉动。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忭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二、 作者简介: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qí)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 
三 解题:
《雨霖铃》此词写别情,为柳永的名作之一。作者在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中,同时也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所以深感前途黯然无色。通篇层层铺叙,上下阕通过衬托、点染,浑成一片。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尽致。这是吸取了民间词的特点,在艺术上予以加工提高而形成的。
四、 诵读、感悟:
学古诗词贵在诵读。只有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才能体验词人的情感,进入词的意境,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
1、视频诵读:
 学生感受全词的感情基调,并注意句子的节奏
(诵读提示:首先注意词的低沉基调,还要保持乐句的完整性,例如“寒蝉凄切”是一个乐句,应有稍长的停顿;以下“都门帐饮无绪 ”“今宵酒醒何处”皆独立乐句,亦应这样处理。有些乐句中有“豆”,如“留恋处”“念去去”“杨柳岸”“便纵有”等之后皆有“豆”,“豆”相当于八分或十六分休止符,读时应声断气不断)
2、根据诵读提示,学生朗读全词,总体上体会全词离别之情,概括上、下片的内容:
  上片:离别情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