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课时,约5970个字。
十四、春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二、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地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造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奋发努力的崇高理想。
三、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特点。
四、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方法
读-讲-读-赏-读、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一、反复朗读课文,弄清全文的段落结构,熟悉文中描绘春天各种景象的五幅画面。
二、精讲“春花图”。引导学生阅读、书面分析“春草图”。略讲“春风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了解朱自清的生平。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预习引入新课。由学生领读生字拼音:
润rùn 嫩nèn 眨zhǎ 晕yūn 酿niàng 巢cháo 脆cuì 蓑suō 笠lì
二、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长期任清华大学教授。他是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晚年成为著名的民主战士。1948年6月曾在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领取美授面粉的宣言上签名,临终之前嘱其家人不要购买国民党政府配售的美授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毫不妥协的反帝精神。他写的散文艺术成就极高,其中许多篇目如《背影》《绿》《荷塘月色》《春》都是中学传统教材,深受教师、学生的喜爱。他的散文大多讲述自己的经历,描绘祖国的湖光山色,抒发个人情思,也有一些是揭露旧社会黑暗的,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和学者。
三、指导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春》,范读前提出思考题:这篇文章应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