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7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680字。这是优质课教案。
《琵琶行》教案
偃师市职教中心 马晓燕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作者以形象比喻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气氛,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鸣,把握人物形象和诗歌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
欣赏诗中出色的音乐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在课前我先给学生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我开始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这是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而一千多年后,一个失意文人,一个天涯歌女,又是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悠悠的江水,清冷的月光铭记了他们。让我们走进《琵琶行》,与白居易一起聆听。(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朗读:
之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全篇,今天我们来重点鉴赏《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它不像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那样可观可感,那么,诗人白居易是如何用文字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表现出来的呢?让我们带着疑问来朗读文中描写琵琶音乐的文字。朗读的时候请各位自由地朗读,用你认为较为合适的语速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