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70字。
说不尽的桥
——在网络环境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一、 教学设计
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化的社会,通过这次语文实践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快乐,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这门学科。让学生学以至用,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因此这堂课是一堂交流总结提高的课;是一堂学生尽情展示的课。要调动学生的激情来“说”。要在学生的“说”上花大工夫。这堂课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成果展示阶段;第二阶段交流汇报阶段;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设计为两课时。
二、 过程、方法与能力
引导学生关心祖国文化,积极参与讨论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通过上网查询、阅读筛选整理资料发展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社会调查、专家访谈、辩论会发展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分组研究,多学科知识整合,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采用各种方法(如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电子文稿、网页、动画等)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达到多元智能的提高。
三、 科学知识与技能
1.领略我国丰富的桥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2.比较全面地了解桥,如桥的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并能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具体的桥;
3.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从中获取知识的习惯。
四、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 对祖国文化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正确理念。
2.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4.了解桥对自然、人类生活和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
五、教师准备:
1.了解关于桥的力学原理及桥的分类等科学知识,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和图片;
2.了解当地的各种桥的情况。
六、学生准备:
1、 关于桥的摄影作品、对桥的设计(作品)、网上收集的图片资料。
2、 收集到的关于桥的历史资料及文化信息方面的资料。
3、 形成性报告(发言稿)
七、教学程序
(一)、导入:由小学到初中学过的有关桥的内容来导入。
导语设计:古往今来,桥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历史的见证,它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力,也反映出大自然对人类的回报;桥又是人类创造的美丽多姿的艺术精品,是充满灵气神韵的建筑奇葩。在我们小学和初中的教材中有许多关于桥的内容如《飞夺泸定桥》《中国石拱桥》等,现在经过一周的准备请同学们把你们探究的成果展示出来并作出介绍。
一、成果展示:
1、 第一组成果展示
代表及发言人:吴婷婷
展示主题:多姿多彩的桥
展示内容:先后展示十幅代表性图片每幅图片都附有文字资料内容包括:修建时间、地理位置、主要数据、作用与意义、建造者等以及关于桥的小故事。
要求:全体同学共同参与探讨观看十幅作品后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