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高一全科试卷(8科8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一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6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0/10 19:27:3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高一全科试卷(8科8份)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doc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doc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数学试题.doc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物理试题.doc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英语试题.doc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doc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政治试题.doc
  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2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 在巴基斯坦军队杀死最后一名躲在红色清真寺的伊斯兰武装人员之后,军队周四在毁坏烧焦的废墟里召开新闻发布会,但是他们对有多少平民死亡这个问题______。
  A.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闪烁其辞B.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闪烁其辞
  C.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隐约其辞D.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隐约其辞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呼格吉勒图案”的平反,显示了政府部门彻底治理因特殊历史时期带来的冤假错案问题以及施行依法治国的决心。
  B.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C.对联的种类繁多,古今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一般来说,对联种类大体包括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组成。
  D.她们抢一般地一窝蜂地盛了一碗粥,歪着头用舌头舔着淋漓在碗边外的粥汁,就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或门口。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一句中,项王项伯是面向东坐,范增是面向南坐,体现出项羽的自大。
  B.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长调。“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名,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有关
  C.古代音乐分为宫、商、角、徴、羽五音,又有变徴、变宫,合称七音,变徴是徴音的变调,声调凄凉。
  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事语》《长书》等,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辑。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科学研究表明,,。,,。,强身且做不到,又何谈强国?
  ①在一些大城市,人们不得不压抑户外健身的热情
  ②整个民族的身体健康状况出现下滑
  ③人们不呼吸新鲜空气几分钟都难以存活
  ④中小学甚至开始削减长跑等户外体育运动课程和考试项目
  ⑤由于空气质量的恶化
  ⑥人们不吃饭可以活7到20天,不喝水可以活3到7天
  A.⑤①④②⑥③B.②①⑥③⑤④C.⑤②①④⑥③D.⑥③⑤①④②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5—7题。
  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
  B.越国以鄙远鄙远:把远地当作边邑。
  C.行李之往来行李:使臣携带的各种物品。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人,这里指秦伯。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吾其还也
  B.邻之厚,君之薄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晋人御师必于崤燕王拜送于庭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晋以强凌弱。两国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但是秦、郑并无直接冲突,秦、晋分别驻扎两地等情况,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B.佚之狐慧眼识人。他主动向郑伯推荐烛之武,尽管烛之武认为自己年事已高,才能低下,但是在郑伯的请求下还是奉命出使,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C.秦、晋貌合神离。两国虽是友好邻邦,但是晋国曾经答应将焦瑕二邑割让给秦国而未能实现,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了两国的矛盾,这是他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能言善辩。在他的劝说下,秦国撤走了围攻郑国的军队,而且派人帮助防守,将秦晋联盟巧妙瓦解,最后晋国也不得不退兵,郑国得以保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6分)
  三.(35分)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和(2)及《鸿门宴》中摘录的句子(3)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4分)
  (2)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5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暮春[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