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70个字。
《阿里山纪行》教案
丹阳市运河中学 郦新军
[教学目标]:
1. 知识内容: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寓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法。
学习本文富于音乐美、情韵美的语言。
2.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本文的优美语言,体会作者对阿里山,对台湾的真切感情。
3. 技能培养:抓住文章线索来解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电脑、网络的使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信息的搜集、处理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况且这类游记散文,只有通过各方面的搜集材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中学语文第三册17课《阿里山纪行》。这是一篇游记散文,通过描绘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赞美阿里山风光美如画,表达了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共同愿望。文章内容的理解没有太大的困难,体会文章富有音乐美、情韵美的语言,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这便是文章的重点,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便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对事物的认识,进行自主意义建构的过程。这种意义建构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下才能发生,通过与他人的协作,经过对事物认识的不断修正、完善,最后建立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教学,采用PPT发布方式来实现。设计制作《阿里山纪行》的PPT课件,包括以下部分:“背景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台湾及阿里山;“课文阅读”——课文内容、语言品味、同步练习,上传后即反馈信息;“学习方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