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70字。
观潮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3课: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生:(齐答)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离我们河源有上千里。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板书:天下奇观)
师: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题的“观潮”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
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学生查字典)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回答正确。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师:昨天,你们在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默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自读课文)
生:作者先写潮来前,再写潮来时,最后写潮过后。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师:你们预习的很认真,你们见到过钱塘江大潮吗?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老师已经从网上下载了钱塘江大潮的录像,想看吗?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不时发出惊叹声。)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师:刚才录像是潮水的景象,课文那些自然段进行了描写?
生:课文第3、4自然段。
师:对了,现在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你把那些描写潮水的句子,你特别喜欢的画出来,然后再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师:你们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我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出示课件) 当你看到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生:激动。兴奋。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
生:老师我认为“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是否互相矛盾?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物体拉长后怎么还会变粗呢?
师:同学,“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是否互相矛盾。你们各小组先讨论一下。
生1:我认为刚才这个问题并不矛盾,课文中它逐渐拉长变粗,我们在美术课学过远小近大的道理,那是一种视觉效果,所以我认为这里并不矛盾。
生2:我想这里是进一步说明钱塘江大潮很大。因为江面很宽,那么宽的江面上全都是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