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10字。
《行道树》教学设计
★ 设计理念
1 语感的体悟 新课标对阅读能力有这样的要求:“体悟和推敲重要的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来体现其奉献精神,其主旨通过文中“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一哲理句来阐释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抓住这句话“神圣”“痛苦”“深沉”三个关键词,联系全文来整体把握,就容易融会贯通,把握精神实质。而对于词句的理解自要求他们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揣摩出来即可,哪怕是意会也可。
2 阅读的定位 新课标强调阅读的过程是个性化行为,但这种个性化行为在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过程中显得尤为明显:因阅读“前理解”(阅读文本所具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教学过程中既要允许学生对文本作出不同的理解,又要对有偏差的理解和浅显性的理解作出评价,以提高他们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3 信息的整合 阅读作品时,信息的提取和理解是很重要的,它是一种语文能力。在本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以行道树的口吻用一句话来介绍行道树(或描绘画面,或概括介绍,或抒发情感等),联系生活由树及人讲故事,以特别的形式对行道树及行道树一样的人说说心里话等活动,就是要培养学生对多样化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提高其语文综合素质。
4 情感的浸染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红中获得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有益启示”。 这是一篇文风优美、感染力极强的散文,教学本文适宜利用其美的品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营造美的氛围。利用音乐、图片、动情朗读、老师诗化语言的描绘,共同组成一个感染人的氛围。二是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生活体验,实实在在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切忌架空分析或拔得太高。
★ 设计思路
1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他描述了行道树的特点,赞美了行道树的奉献精神,也让人们认识到奉献既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文章通过行道树的内心表白,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奉献者的高尚境界,点拨到位,学生受到教育应是水到渠成的。
2 初一的学生刚进入初中没有多久,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时期,许多理解还停留在较为感性的层次,对他们的理想教育应避免空洞的说教,而应营造适合的氛围及适合他们的方式。
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氛围,学生学习起来也就充满了乐趣。
3 课堂教的主要过程:自读感知—— 精读领悟 —— 品读拓展
★ 教案设计
□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语句,整体感知全文。
2 认识行道树的特点及品质,领悟作品的主旨。
3 结合生活实际,对生命进行有益的思考。
□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行道树的内心独白及其精神实质
难点 对文中一些语句的体验及理解
□ 课前准备 行道树图片 收录机 投影仪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认真通读全文,完成以下工作:利用工具书或文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依课文为依据,以行道树的口吻用一句话为行道树作自我介绍;说说你读后的理解和感悟;记下你不明白的内容。
◆导入新课
1 幻灯打出有关行道树的图片(图片主要由课前学生收集展示,若不理想由教师出示)。
2 音乐:歌曲《小白杨》。
3 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画面,教师以舒缓深情的语言为画面配音::道旁有佳树,耸立行道边,春天生绿叶,夏日献浓荫,阴天遮风雨,晴天吸灰尘 ……事业虽痛苦,奉献让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