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50字。
端午日
沈从文
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3.让学生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教学重点
1.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
2.精彩的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
运用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
教学安排: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提问一]: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吗?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提问二]: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提问三]:那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
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端午节习俗之多,场面之热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端午日》,它的作者是沈从文。
二,简介作者:【主要由学生介绍】
沈从文(1902-1988),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荒僻神秘的湘西凤凰县,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三、揭示学习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欣赏品味精彩的龙舟竞渡的场面描写。
3、从本文的学习得到的启示。
四、预习检查:
1、注音。
蘸( zhàn )酒 茶峒(dòng)
洞穴( xué) 老鹳(guàn)河
呐(nà)喊 泅(qiú)水
2、多音字
hào 喜爱 如:好事
好
hǎo 跟坏相对
3、形近字
戍(shù) 戌(xū) 戊(wù)(戍点,戌横,戊中空)
五、范读课文
注意读音、字词、停顿,初步感知课文,感受一下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的节日气氛和湘西一带的端午习俗。
穿新衣
端午习俗 画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