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1张。含教案1份,约2340字。
广东华侨中学语文科 汪萍
《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揣摩语言,学习语言。
课前准备
强调学生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学手段
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还记得夏日里父亲为你送上的冰水吗?,还记得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奶茶吗?还记得你曾用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吗?还记得你放学回家时的一声:“妈,我回来了”吗?这些都是亲情啊,亲情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今天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设计说明:因为本课涉及到学习语言的对称美,所以导语里有意识设计这样类型的语句,提早让学生感受这种语言的美。)
二、整体感知
课文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它是以爸爸的口吻来叙述的,请你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来简要复述这个故事。
(答案参考:在春天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的奶奶、爸爸、妈妈和我,到田野去散步。我的奶奶身体不太好,她本不愿意出来,但爸爸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出去走走,这样对身体有好处。于是,奶奶就拿了外套和我们一起去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奶奶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我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爸爸思考了一会,还是决定走大路。但奶奶却摸摸我的头,改变了主意,最后我们还是走了小路。到了一处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蹲下身子,背起了奶奶,妈妈蹲下身子,背起了我。)
(设计说明:对照学生复述的情节,在显示情节梳理时,有意识强调复述的要点有没有涉及到,讲评学生复述情况时可适当提“分歧”这个情节设计的妙处)
三、品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1、体会文章亲情美。请以文本内容为依据,以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奶奶、爸爸、妈妈”,并说说这个家庭给你留下的印象。
2、体会文章语言美。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说明 问题一:奶奶特点是温和、谦让,善良,疼爱幼小,尊重儿子;爸爸的特点是有家庭责任心,爱幼更孝敬老人;妈妈的特点是温柔贤慧。这个家庭的特点是和睦相处,温馨幸福,团结友爱。这个家庭之所以如此幸福、祥和,是因为他们懂得互敬互爱,相互体谅,顾全大局,尽量为他人着想,他们对这个家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我们说要爱家庭、爱班级、爱学校,爱国家、爱民族,都应该用实际行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因为,爱,就是责任。在爸爸妈妈身上共同体现一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爱幼”,而爸爸在处理“分歧”上也体现出一个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也即是“孝顺第一”。在设计这个内容板书时,用心形图案将一家人圈在一起,这样直观的图案诉诸于学生视觉,给学生会更深的感悟。)
(问题二:本文语言①平易朴实,明白如话,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②句式具有对称美。学生一般会找出文章中最后一句话来进行品味,但品得有可能不到位,对“整个世界”的理解,对中年人想要表达出的一种历史使命感不一定感受很深,根据现代阅读理念的基础现代对话理论,特设计幻灯片:和文本作者对话,内容是“文中的作者啊,你蹲下来,背起了母亲,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