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藤叶》说课稿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鄂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1/28 22:28:5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30字。
《最后一片藤叶》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最后一片藤叶》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重在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这里不仅有拳拳的亲情,浓浓的友情,还有殷殷的乡情。而本文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我认为小说中表现出的朴素的人类情感是这篇小说最打动人心之处。
    2、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前苏联的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进行美的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点,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主要放在对人性的体会上,其次是情节结构的把握和语言风格的体会。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①、通过勾划时间线索,理清全文情节结构。
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理解人性美。
③、通过勾划、朗读,体会小说语言的幽默风格。
      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上,难点放在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强烈情感上。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2、 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 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一) 激情导入: 
   投影一:以韦唯的〈〈爱的奉献〉〉导入
(二)整体感知 
情节结构分析:勾划时间线索以及病情发展,把握情节顺序。(这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投影二:情节结构 
时 间 线 索       病情 发 展 
十一月             琼西病倒  
一天早晨             病重 
第二天早晨           病危 
天刚蒙蒙亮           病好 
第二天下午         贝尔门去世 
(三)合作探究(在学生把握文章情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自主探究,我整理出下面几个问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