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时,约1800字。
两小儿辩日
20031113 司马青衫
教学目的:
1. 积累主要的文言实词
2. 在断句基础上理解课文大意,从而准确全面地掌握此文
3. 体味人类的探索精神
4. 赏析孔子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
1.积累主要的文言实词
2.理解课文大意,准确全面地掌握课文
教学难点:
熟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他们的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孔子,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也想讲讲孔子的故事,你们想听吗?(老师讲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可有一次,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扫清文字障碍。
1.请同学们朗读《两小儿辩日》。
2.结合学生回答师作文言文朗读指导。
3.学生再读课文。(指名读)
4.问:借助课下注释,也可以与同桌讨论,看谁能疏通一下这篇课文?
5.师生纠错归正补充。
①“而日中时远也”,如果完整地说,该怎么说?(“远”前加“去人”二字。)文言文中常有这种省略方式,被省略的字眼可从上下文去找。
②“一儿以日初远”中,也有省略,“初”后省“出时去人”四字。按:好几位专家都认为此句当作“一儿曰:‘我以日……’,才跟上下文协调一致,且有文献资料可证。这不要讲给学生听。
③“远者小而近者大”,说的是视觉印象,即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
④“及其日中”, “其”是传写中窜人之字,“其”指“日”,“其日”一义重出。多余。
⑤“近者热而远者凉”,这是就触觉而言,近的觉得热,远的觉得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两小儿辩日的焦点在哪里?为什么会有不同结果?"
明确:焦点在于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一儿是用眼睛看到的,一儿是用体温感觉的,所以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问:你对这两个孩子的辩论有什么评价、看法呢?
四、课堂小结、处理课后练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