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50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实录
研究课题:创设思维情境,开启内在情智,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设想:赏析诗词的切入点是诗词中所蕴含的优美画面和意境风格。通过可感的声像来传输教学信息,让学生由“境”入诗,知“情”而出,实现形象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的迁移,焕发学生主体的创造激情。透视作者的心灵世界和作品的时代特色,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解、领会和把握,从社会和时代的广阔背景上鉴赏作品,增强鉴赏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歌曲,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
(播放MTV,显示多媒体画面①)
师:(在音乐声中)听着这首雄壮激越又含蓄深沉的歌曲,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三国英雄,随着滚滚长江,滔滔东去。是的,千秋江山,多少豪杰辈出;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师:(音乐结束,稍作停顿)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园地里,唐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花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宋词。后人习惯上把宋词分为豪放和婉约这风格迥异的两派。前者往往大气磅礴,飘逸洒脱,而后者则以清丽柔婉见长。要指出的是,这种划分是针对作家创作风格的主要倾向而言的,并不绝对。历史上的许多词人就既有豪放的词作,也不乏婉约的作品。比如苏轼,他是豪放派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但他的作品中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婉,这是我们要在鉴赏过程中注意的一点。今天学习的这首词的作者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
(显示多媒体画面②,画面出现苏轼像)
师:关于苏轼,同学们都很熟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就是写的苏洵、苏轼、苏辙。苏轼一生命运坎坷,但在文学上却成就斐然,名垂青史。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他是北宋时代最大的一家。特别是在词的创作上,他首开一派豪放词风,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特别是他在被贬黄州时期所写的作品,更如精金美玉、行云流水,历来为人所称道,也就在这个时期,他写下了豪放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显示多媒体画面③,由远及近推出课题及赤壁背景。)
师:诗歌是靠形象来表达感情的,所以我们学习时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显示多媒体画面④,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培养联想、想像能力;(3)体会豪放词的艺术风格。)
师:苏轼有一个著名的读书方法(显示多媒体画面⑤,画面出现“‘八面受敌’读书法”几个红色大字),就是阅读一本书要反复多次,每次侧重于一个方面的内容,这种读书方法使苏轼受益无穷。今天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分三个步骤学习这首词。
(显示多媒体画面⑥,学习步骤:(1)整体感知;(2)深入理解;(3)比较鉴赏。)
师:我们先进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