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集体备课记录 约4940字。
[通平中学校本教研课题资料]:
《羚羊木雕》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05年10月18日(星期二)
地点:通平中学
参与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
研究科目:初中语文教学中优化“主问题”设计(《羚羊木雕》之主问题设计)
主持:易正宏
集体备课发言内容:
一、易正宏
我们今天在这里聚集,目的只有一个,即《羚羊木雕》这一课的“主问题”如何设计。大家的发言宜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解读《羚羊木雕》;(二)是这篇课文的主问题设计及其理由。希望大家积极发言,为执教者提供最大帮助。
二、彭林峰
(一)、《羚羊木雕》教材研究
《羚羊木雕》是一篇表现家庭亲情、同学友情以及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的记叙文。对于这篇课文所反映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与很多学生家庭中所发生的也相类似。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易于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共鸣,引起许多争论和看法,达到正确认识和处理与父母、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问题。
(二)、设计及理由
1、由羚羊木雕引起的风波,此问题设计意图为:
(1)感知全文内容,了解风波的起因,父母的态度,同学之间的误会,我的委屈。
(2)了解全文的线索,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3)表达的中心
2、你是怎样看待《羚羊木雕》引起的风波?
通过对全文内容的了解,分清父母、奶奶、我、万芳在这次风波中所持的不同态度,以分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分辨是非,同时作为自己该如何完善处理好这场风波,一则可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二则对父母在事情已经发生后的冷淡处理,造成对孩子心灵的极大伤害表明自己的看法。
三、王泽琼
(一)、《羚羊木雕》教材分析
《羚羊木雕》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文章,该单元以亲情为主题,而此文体现的则是亲情中不和谐的一面。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并且能联系自己体验“作出自己的评价”。根据七年级学生心理现状,该文是能很快引起共鸣的,对内容的理解难度也不大。鉴于此,我认为本文重点应定位在对文中出现亲情间的矛盾的理解和讨论,力求有自己更好的解决办法,难点则是在学习中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和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二)、《羚羊木雕》“主问题”设计
1、通读全文,请你给标题加一个修饰成份
的羚羊木雕
(整体感知全文,从不同角度加以概括)
2、在整个过程中,“我”是怎样的心理状态?(在朗读中体会)
3、对这场由羚羊木雕引发的家庭冲突,你是怎样看的?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及情节,同时也可“挑拨”起学生间的争论)。
四、母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