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选讲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0000字
古 代 文 学 作 品 选
先 秦 部 分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诗经》的第一篇,是一首结婚典礼上的乐歌。诗歌以河中沙洲上相互和鸣的水鸟开头,是诗经“比兴”手法中“兴”的表现方法。“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对婚礼热闹场面的描述。《诗经》是我国诗歌文学的源头。
《蒹葭》是一首怀人之作,艺术手法,融情入景。
《氓》选自《诗经.卫风》,是《诗经》中最具代表性的弃妇诗,是一以抒情为基调的叙事诗。诗中的“夙兴夜寐”为“早起晚睡”之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当初)他诚恳地发誓,没想到他会反悔。
《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一首反映戍边士兵生活的诗篇。由“思乡”、“战争”两个主题交织而成。
《采薇》在结构上的特点?
这首诗在结构上颇为独到,第一章即呈现出两个主题:由“采薇采薇”、“曰归曰归”等前四句表现出的思乡主题和由“靡室靡家,-狁之故”等后四句表出的战争主题。全诗即由两个主题交织而构成。前三章表达的是日益浓重的思乡情绪,后几章则发展的是战争主题。最后一章以深情的诗句,表现战场归来的战士对着故乡景色抚今追昔时复杂的心绪,将两个主题消融在一片感伤的情绪中。
《生民》选自《大雅》是一首祭祀性的赞述周人始祖后稷的乐歌。诗篇叙述了后稷的诞生,以及他生而知之地发明农业的神奇传说,充满了对祖先的威感念之情。
《晋楚城濮之战》选自《左传》,“子犯”是晋国人物,“子玉”是楚国人物。子犯所说“师直为壮,曲为老”,意思是:军队作战有理的就强壮,无理的就衰老。详于战争始末,略于战争本身是本文的特色。《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其中的三个国家分别是“秦国、晋国、郑国”,晋候是晋文公,秦伯是秦穆公,郑伯是郑文公。
论述《郑子产相国》中子产的形象?
本文反映出子产在内政、外交方面的政治智慧,特别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所具有的开明风度。
1. 第一段写子产为政时,郑国内部“国小而逼,族大宠多”,依靠着子皮等人的支持,子产对强族采取了既遏制又笼络的方法,同时对郑国田制等方面实施有效的改革,因此获得了公众的支持。
2. 第二段写子产为弱小诸侯国家争取权益和尊严的外交作为。霸主名义上是各小国的保护者,实际却是压迫者。子产以巧妙、有理有据的斗争方式,为郑国争得了应有的待遇。
3. 第三段则表现出一个称职的执政者的知人善任,集思广益;因此郑国能在诸侯大臣“有礼”上,显示良好的政治风范。
4. 第四段显示出子产作为一个政治家开明的作风,表现在对于民怨,子产采取疏导的措施,并借鉴民意,做法开明,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5. 最后一段,则表现出子产在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利及如何“爱人”方面的明智和贤达。他认为以“大官大邑”来“使人学制”,不仅不能爱人,而且还要害人。
这几段文字,不仅表现了人物外在的行为,见解,而且还展现出一个政治家所具有的开明的政治胸襟。
《卲公谏历王弭谤》选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此文。
《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国别体史书,是由汉代刘向整理定名的。狡兔三窟:1.冯谖为孟尝君“市义”,2.冯谖使孟尝君挟外国以自重,重新获得在齐国失去的权利,3.在薛建立先王的宗庙,以巩固孟尝君的地位。
《侍坐》选自《论语》(语录体散文)“浴乎沂”中的乎意为“于”;“风乎舞雩”:在求雨的祭坛上乘凉;“咏而归”的“咏”意为“唱歌”;“吾于点也”中的“与”意为“赞许、同意”。
为什么孔子说“吾与点也”:孔子道不行于世时,亦能安贫自守(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与曾点的“浴乎沂,风乎舞雩”有相通之处。因此引起共鸣。
《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孟子》,《孟子》一书共七篇,基本为对话体的论辩文字,“缘木求鱼”、“挟泰山以超北海”、“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等成语出自此文。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的仁政包括那些内容?
孟子的仁政包括两层内容:首先,仁政的实施有赖于君主的“不忍”之心,把恻隐之心扩充推广,施诸生民,就是王政的开始。其次,认为统治者要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制民之产”使人民生活富足,在这基础上,再对人民进行“礼乐”的教化,使得百姓顺从封建诸侯的统治。
《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中“至人”指大树,“圣人”指许由。
论述《逍遥游》的艺术特色?
1. 本文在艺术上十分成功,是《庄子》中的代表作,为表达不受羁绊的自由,庄子以他特有的笔法,描绘了一个万物并存,各有所待的世界,以恢宏阔大的自然气象,增加了浪漫主义气息(如:鲲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等)。
2. 丰富的神话、动人的寓言,大大小小的事物,以及出人意料的时空变幻,使文章有一种天马行空,河汉无极的诡谲风格。(如:尧让天下于许由的寓言、藐姑射神的神话、大到鲲鹏,小到尘埃的各种事物)
3. 语言技巧也十分高妙,文采丰富,挥洒自如,层出不穷的比喻,将抽象的哲理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极富感染力。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劝学》,蒙鸠的寓言阐明为学的重要意义;“ 无爪牙之利…,蟹八跪而二螯…, 蛇无足而飞…, 鼠五技而穷”等句说明学习应持的正确态度——锲而不舍。
《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意为不期望先王之道,不效法陈规旧例,研究当代的情况,因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是韩非的观点。
《离骚》使用的是象征的手法,“众芳、滋兰、树蕙”喻群贤。
屈原《离骚》在艺术上的浪漫特征?
在艺术上,《离骚》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首先,突破了《诗经》既有的“比兴”手法,开辟了香草美人的新典范。在屈原笔下,花鸟虫兽、日月风雷、传说、故事等都成了诗人展示内心世界的意象,新奇瑰丽。其次,《离骚》具有鲜明的楚地特色,楚方言如羌,凭等,还有“兮”字的大量运用,具口语化,其中含有不少散文化的句式,大量运用之、乎、者、也等语助词,打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句法形式,创造出舒卷自如的新诗体。
秦 汉 部 分
《谏逐客书》是李斯给秦王政的一封奏书。
《过秦论》中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
1.将统一前秦国的弱小与山东六国的强盛作对比,从侧面衬托秦国因采取了正确的策略使诸侯臣服。2.秦朝势力的威赫与陈涉义军力量的弱小作对比,用以反衬出暴秦败亡之易。3.秦得天下与失天下作对比。
作者从对比映照中得出结论,秦的失败,并非是兵力不足、势力不强,而是不施仁义之过,对比手法的反复运用,使得文章逻辑缜密,说服力墙。
《项羽本纪》选自《史记》,《史记》是以帝王为纲,按年代编排的大事记,共一百三十篇,分本纪、世家、表、书、列传五部分,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项羽本纪》写了三件事: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战。
《报任安书》中,倜傥非常之人是:周文王、仲尼、屈原、左丘、孙膑、吕不韦、韩非。
《报任安书》表达了司马迁怎样的生死观?
本文表现了司马迁深刻的生死观和价值观。宫刑对那个时代的士人来说,是奇耻大辱,受此刑罚生不如死,司马迁为此也痛苦万状,然而信中表明,应当一死而不去死,是因为还有比个人生死荣辱更重要的事业,即《史记》的写作需要完成,个人的生死荣辱与这个伟大的文化事业相比,犹如“鸿毛”之于“泰山”。奇耻大辱在司马迁这里变成他像“圣贤”一样“发愤”的巨大精神动力。
班固《苏武传》是如何塑造苏武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