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40字)
前 方
江苏省南通中学 钱明华
教学目标: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进行文本研习,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中秋还是春节,届时只要是中国人,不管你在天涯海角还是在天南海北,都要不远万里,乘飞机坐轮船,赶回家;节后又浩浩荡荡的奔赴各地。这样浩浩荡荡的行动不是法律的约定,而是咱们几千年来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这来去匆匆的人们是一种怎样的心理路程呢?这里面又包涵了怎样的人文内涵呢?
刘浪《心的漂泊》 从来没有港口 / 空空的行囊 / 空空的手 / 等待你蓦然回首
汪国诗歌歌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 既然选择了远方 / 便只顾风雨兼程
今天学习曹文轩的《前方》来探讨一下。
二、文体简介
这篇文章属于一种新兴的文体,称之为“摄影散文”。
“摄影散文”,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这种文体兼具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直观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散文可以不受影像的限制,展开联想。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流动人口也非常多。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了这幅照片,题目就叫《前方》。曹文轩看到了这幅照片以后想到了很多,于是他就写了《前方》这篇文章
三、初步感知
朗读课文,把握思路。
文章12段,它由摄影照片切入,然后由这个画面展开联想,最后再回到照片上来,这样看文章实际上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由这幅画面切入
可从第八节的照片入手引导分为两层
第二部分 (2-11)展开联想,写他的感想、感触
第三部分 (12)回到幅照片上来。
四、文本研读
1、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即联想的这一部分中,曹文轩提出了哪几个核心的观点?
①“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作者这一核心观点句管住了几个小节?为什么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吗?
提醒同学注意:A 节首中心句的提炼 / “无家有家”的两大层次
B 文章上下的勾连 “先前的习性于欲望”(4)照应第3节
“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9)照应3-7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