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2016年化学精品课例大赛高一组《金属的化学性质》ppt116(3份打包)
- 资源简介:
重庆市渝北区2016年化学精品课例大赛高一组_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钠和铝的性质 教学设计+课件+学案 暨华中学-刘琴 (3份打包)
金属的化学性质 -刘琴.ppt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doc
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案.doc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重庆市暨华中学 刘琴
【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从教材体系来看,它是初中化学《金属的性质》一节的延伸,是上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具体应用,又是必修2学习元素周期律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来看:本节将学习化学特有的的研究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从本章开始,学生将系统的接触元素化合物的的知识,学会用结构去分析物质的性质,用实验去探究物质的性质,用基本理论深入理解性质的方法,这些方法一经掌握后,就可以驾轻就熟的学习下一章内容。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初步的了解;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以及上一章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都为本节课的实施提供了可能,但学生对金属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接触的都是常见的金属,如:铁,铜等。故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以及金属的物理通性。
2.理解金属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3.掌握常见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在钠、铝与非金属反应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
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钠、铝与氧气的反应。
2.掌握常见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规律。
【教学策略】
学案导学法 实验探究法 对比学习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仪器及用品:
镊子 滤纸 小刀 玻璃片 试剂钠 酒精灯 铁架台 玻璃管 铝箔 砂纸 坩埚钳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相信同学们对金属都非常熟悉,但是同学们对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过程熟悉吗?
回顾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商朝的司母戊鼎,东汉的马踏飞燕体现了青铜器与工艺的完美结合,而后是铁器时代,再到近现代的铝的应用,都体现了人类对金属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那同学们思考一下,金属被人类发现的早晚,与金属的什么性质有关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学习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环节二】温故而知新
1.根据常见金属的用途,说出金属有哪些物理共性?
2.了解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以及存在形态。
列举金以及银少部分金属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过渡】 提问:为什么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环节三】分组活动,完成思考与交流
1.分组
NO1.以Fe为例,列举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NO2.分析,写出图3-2照片中,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NO3.分析Na,Mg,Al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什么联系?
2.小组展示,评价分析
活动一:
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2)与酸反应 (3)与某些盐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学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以及金属的物理通性。
2.理解金属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3.掌握常见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在钠、铝与非金属反应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
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钠、铝与氧气的反应。 2.掌握常见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规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思考:金属使用的早晚与金属的什么性质有关?
【环节二:温故而知新】
金属的物理共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三:分组活动】
活动一:以Fe为例,列举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写出具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图3-2是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的一些照片,请分析这些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分析Na,Mg,Al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四:实验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3-1操作提示:
步骤1:用 镊子 取一小块金属钠,用 滤纸 吸干表面的煤油。
步骤2:用小刀 在 玻璃片 上切去一端的外皮。
步骤3:观察钠表面的光泽和颜色。新切开的钠的表面在空气中会不会发生化?
注意: 1.不能用手接触钠。
2.凡是接触钠的用具都必须是 干燥 的,不能与水接触。
3.取用剩余后的钠必须 放回原瓶 且 密封保存 ,不能随意丢弃。
实验3-2操作提示:
将刚才取的一小块钠用镊子 放在硬质玻璃管 上加热,有什么现象?
注: 观察到钠开始燃烧后,应立即撤掉酒精灯, 并将酒精灯熄灭。
探究一:钠与氧气的反应
条件 常温 加热或点燃
实验现象 新切开的钠具有_______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________________。 钠先熔化成__________,然后剧烈燃烧,火焰呈________,生成________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