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教时,约3700字。
《我的呼吁》教案
设计者:吴飞叶
教学目标
1、 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2、 了解作者史怀哲的生平事迹,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他的生命伦理学和人道主义情怀;
3、 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评价史怀哲的生命伦理学和人道主义情怀。
教学设想
因学生对敬畏生命伦理学普遍感到陌生,且本文在阐释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文字(开头一、二两节)比较艰深,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理清作者发言的思路的基础上适当举例进行阐发。还应该就文本内容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评价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1、 鸟的雕像:一场森林大火后,当救火员们扑灭大火,走进森林,却在一棵树下发现一座烧焦了的鸟的雕像。人们非常奇怪,用树枝轻轻地拨了拨鸟的翅膀,翅膀底下却钻出四五只雏鸟。原来鸟妈妈知道大火会往高处蔓延,于是就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孩子,使它们安然无恙地渡过了这场危机。
2、 咬紧牙关:玛丽和罗伯特终于攀上了山的巅峰,他们兴奋地招手欢呼。这时,罗伯特的脚突然踩空了,他整个身子开始迅速跌向深谷。等玛丽发现时,她已经来不及伸手去抓,但是她用她的牙齿咬住了罗伯特的衣领,而她的双手顺势抱住了悬崖边的一棵树。他们就这样无声地坚持了两个多小时,玛丽雪白的牙齿全部是血,她的长发在风中飘扬。终于有游客发现了他们,把他们救了下来。有人问玛丽,你为什么不张口呼救呢?玛丽说: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我一松口,罗伯特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听了这样的故事,大家一定会觉得爱是伟大的,而生命更是伟大的。在生命面前,我们会自然地萌生一种感觉:敬畏。那么,是谁最先提出应该敬畏生命呢?
初步感知
1、集体朗读课文,划出理解有难度的语句,并思考:我的呼吁——呼吁什么?(内涵)
——为什么呼吁?(原因、背景)
——向谁呼吁?(对象)
明确: 1)呼吁什么:呼吁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消除暴行,防治疫病,制止战争。这四者之间是递进关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是总论点,回答“是什么”,后三者回答“怎么办”。
2)为什么呼吁:(联系二战后的冷战背景)
二战后,尤其是冷战期间,美国与前苏联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给人类和世界和平带来了巨大威胁。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次核爆炸成功。8月6日和9日美国又把原子弹用于实战,轰炸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美国凭借其核垄断地位及庞大的常规兵力,对苏联实行全面遏制的战略。1949年8月29日,苏联也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打破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核垄断地位。接着双方又进行研制威力更大的热核武器的竞赛。1952年10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