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阳高级中学高中部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中段考试全科试题(6科6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doc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doc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英语.doc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doc
广东惠阳高级中学高中部高一上学期中段考试
语文试题
2016-11
本试卷共七大题,19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原班级、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题不用上交。
第I卷(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人品文品与欣赏心态
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语堂先生在《艺术与消遣》中说:“人格伟大的艺术家产生了伟大的艺术,人格渺小的艺术家产生了渺小的艺术;心地卑劣的艺术家,纵使生命发生危险,也不能产生伟大的艺术,心胸伟大的艺术家,纵使生命发生危险,也不能产生下劣的艺术。”
纵观我国历代众多的文学作品,为文与为人,文品与人品,一般说是一致的,“著作以人品为先”“人高则诗高,人俗则诗俗”。因为一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写情造文”的产物,而诗歌则更是“情动于衷而行于言”的结晶。
然而由于人的感情颇为复杂,有些作家的作品并非“为情造文”,而是刘勰所谓“为文造情”。这类作家的作品必然出现为人与为文、人品与文品相抵牾(抵牾指 “矛盾”或“冲突”的意思)的现象。我以为这主要是由于作者在文章中有意地掩饰了其思想意识中的阴暗面,代之以与其品德情操迥然不同的格调之故。
欧美人欣赏文学作品,往往是就文论文,很少顾及作者人品的高下。在中国这样一个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国度里,人们欣赏文学作品,却首先要想起作者的人格背景。
由此可见,在我们中国,无论任何时代,提倡作家加强品德修养,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作者的品德修养如若低下,即使他能够写出有一定价值的作品,但它是绝对不会传之不朽的。
1.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先生的这一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文艺观在中国人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B.林语堂的欣赏心态没有受到欧美人的影响。
C.林语堂很赞赏传统的儒家的欣赏观。
D.儒家对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是否定的。
2.对照原文,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美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很少顾及作者的人格背景。
B.欧美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主要是看作品的本身。
C.欧美人与中国作家对作品的欣赏持同样的心态。
D.中国人欣赏文艺作品首先看作家的人格背景。
3.对本文结尾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不是很多,其作品的“价值”是有限的。
B.所有人品低下的作家,其作品绝对不会有价值而传之不朽。
C.提高文品的关键,在于提高作家的人品——思想修养和境界。
D.从中国人的欣赏心态的角度,强调提高作家的思想修养。
二、课内文言文知识检测(每小题3分,共12分)
4、下列选项对句子中所含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太守:是中国战国至秦朝时期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B.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六合: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天干、地支、方位、星座、生辰、生肖合起来都相适合,叫做“六合”。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把头发扎成丫髻,称为“总角”。这里指代少年时代。
D.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黄昏:古时计算时间按十二地支将一日分为十二时辰。“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代的晚上19:00-21:00)。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B.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C.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D.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作计何不量 何以解忧
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C.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D.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但为君故,沉呤至今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都是错误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