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全科试卷(9科9份,含听力)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全科试卷(9科9份,含听力)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化学试题.doc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地理试题.doc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doc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生物试题.doc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数学试题.doc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物理试题.doc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英语试题.doc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英语听力.mp3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题.doc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政治试题.doc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7届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灿鸿”过后,杭州西湖迎来纯净的落日和透明的夜晚,苏堤、白堤,保俶塔、雷峰塔,沐浴在瑰丽的黄昏和迷离的夜色中。“人间天堂”果然!
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才能成为的人民公仆。
③安徽宁国籍小伙官东此次当选“中国好人”,。在“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中,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无私无畏让出自己的装备,把生还的机会给予他人。
A.名副其实实至名归名不虚传
B.名不虚传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C.名不虚传实至名归名副其实
D.名副其实名不虚传实至名归
1.B.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实至名归”,也就是先有“实”(实际的成就),然后才有“名”(名誉),根据这可知,第③句应选填“实至名归”,
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不是虚假的.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名不虚传用于证实听来的名声不是假的.名副其实指名称或名声同实际一致.第①句中“人间天堂”这是听来的名声,再加上句中有“果然”,证实名声是真的,选用“名不虚传”;第②中“人民公仆”是给予的称号,与实际相符合,选用“名副其实”。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10月23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十送红军》等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
B.在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残奥代表团共获107枚金牌、81枚银牌和51枚铜牌,239块奖牌的骄人成绩连续第四次占据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
C.受台风“海马”影响,粤、闽、赣3省部分地区受灾。据统计,广东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近18万公顷,大约有170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56间,直接经济损失35.11亿元。
D.根据最新的尼泊尔政府草案显示,年龄在18岁以下或者75岁以上的人士将失去攀登珠峰的资格。
2.C (A.语序不当,应改为“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十送红军》等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B项成分残缺,“骄人成绩”前应有介词“以”,“连续第四次”不当。D项句式杂糅,可改为“根据最新的尼泊尔政府草案”或者“最新的尼泊尔政府草案显示”。)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像骆驼一样坚忍不拔,不遗余力,奋力向前,那么你面前就不会有无法跨越的“死亡之海”。你可以蔑视面前的困难和不利的环境,,
,,但那沉甸甸的壮丽的旅程,足以使你感叹自己拥有着无悔的人生。
A.使自身的力量与勇气积蓄起来,也许是成功,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
B.使自身的力量与勇气积蓄起来,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也许是成功
C.积蓄自身的力量与勇气,也许是成功,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
D.积蓄自身的力量与勇气,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也许是成功
3.【答案】C第一空,承接上文,省略了主语“你”,句式一致,不需要“使”字。第二空和第三空的顺序,由下文的“但”字得出,应先说“成功”,再说“失败”。整句意思是说“也许是成功,也许是失败”,失败了“但那沉甸甸的壮丽的旅程,足以使你感叹自己拥有着无悔的人生”。
4.下列诗句所涉及的年龄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弱冠异柔翰,卓荦观群书
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③女年甫及笄,嫋嫋有容色
④残年真欲数期颐,一事无营饱即嬉
⑤敦诗梦得且相劝,不用嫌他耳顺年
A.③①②④⑤B.③②①④⑤C.②③①⑤④D.②①③⑤④
4.【答案】C
【解析】襁褓:初生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豆蔻之年:女子13岁及笄之年:女子15岁碧玉年华:女子16岁桃李年华:女子20岁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而立之年:男子30 岁不惑之年:男子40 岁知命之年:男子50 岁花甲之年:男子60 岁古稀之年:男子70 岁喜寿:男子77岁耄耋之年:80岁
米寿:男子88岁鲐背之年:90 岁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
期颐之年:男子100 茶寿:男子108岁
另外,还有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时至中秋,又到团圆时,中秋节活动开始了,大家意兴盎然,在赏月抒怀中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乡下一起追逐萤火虫的美好往事吗?
C.“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多年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银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D.“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郊游中,我们以如此的装束和心态,一定能获得别样的人生乐趣吧。
5.A (A项,诗句出自张九龄《望月怀远》,该诗句用在这里是最符合语境的;B项,词句来自李煜《虞美人》,表达的是亡国之痛,与童年美好回忆的语境不符;C项,词句来自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与老兵回归故土的语境不符;D项,词句出自苏轼《定风波》,表现的面对困难时的一种淡定达观的心态,与语境不符。)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注]①黾勉(mǐn miǎn):努力。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拟:模仿。
B.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范:以……为榜样
C.终不能悛悛: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