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教案1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6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11 15:15:0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930字)
《登泰山记》教学案一体化
一、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阴”“始”“望”“坐”“视”等文言词语的含义。 
2.掌握通假及词类活用。 
3.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反复朗读,整体理解,了解全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 
(三)德育渗透点 
1.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扩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二、文学常识
1.介绍作者及桐城派 
姚鼐(1731—1815),桐城派古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安徽桐城人。乾隆三十九年辞官后,曾在江宁、扬州等地书院讲学四十余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著有以其室名命名的《惜抱轩全集》。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槐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方苞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主张古文当以“雅洁”为尚。刘大槐提出“因声求气”说。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则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他们的许多散文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2.关于“五岳” 
泰山在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别称岱岳、岱宗,与南岳衡山(在湖南)、西岳华山(在陕西)、北岳恒山(在山西)、中岳嵩山(在河南)并称五岳,而泰山居东,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被尊为“五岳独长”“五岳独尊”。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的过程 
1.字音字形 
姚鼐(nai)   砌石为磴(dèng)  徂徕(cúlái) 戊(wù) 樗蒲 (chūpú)  罅(xià)  汶水(wen)  山麓(lu)    绛皓(jianghao)     岱祠(daici)  皆若偻(lu)  济水(ji)
2.词类活用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烛,名作动,照)
 汶水西流(西,名作状,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西)
 汶水东流(东,名作状,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东)
3.古今异义
   古:再,又         古: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今:往复          今:昏暗,夜晚

   古:逐渐,渐渐          古:方方正正的
   今:稍微,略微          今:一数学名词
4.课文结构
全文有五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 
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