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智教育联盟2017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考试全科试题(5科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三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35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2/13 18:46:2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皖智教育1号卷A10联盟2017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考试试题
皖智教育1号卷A10联盟2017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考试数学(文)试题.doc
皖智教育1号卷A10联盟2017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
皖智教育1号卷A10联盟2017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考试数学(理)试题.doc
皖智教育1号卷A10联盟2017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
皖智教育1号卷A10联盟2017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考试英语试题.doc
皖智教育1号卷A10联盟2017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考试语文试题.doc
  安徽省名校联盟2017届高三开年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做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院的消失,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的历史。这一百多年中,中国的本土文化,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被排斥,甚至被打倒。而传统文化被连根拔除,意味着我们自身的价值理性被割断。于是,我们看到了经济的腾飞,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提升,而公民的素养与道德水准的下滑与沉沦。但是,民间依然不乏梦想“兴亡继绝”的志士仁人,一旦气候适宜,民族传统的回归就会应运而生。于是,书院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在中国大地上复苏了。传统书院的复苏,意味着书院制度的全面复兴指日可待,而当代书院制度的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传统书院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补充和完善。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改革、创新,中国的教育体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行的一整套教育制度,从小学到大学已构成完备和严密的体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体系的致命缺失是被严重地功利化。现在人们言必痛斥的所谓“应试教育”,其实质并不是“应试”,应试何罪之有?应试本就应该是教育的内容之一。“功利”——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实质是为了培养工具;受教育者是为了获取知识,实质是为了获取谋生的手段,与向上攀爬的资本,这才是教育问题的根本所在。现在,人格教育、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被冠以“德育”的桂冠,其实是空泛的。而书院教育恰恰可以补体制内教育的这一重大缺失。如上文所述,中国书院的一个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人”,所谓成人正是一种基于人文素养教育的人伦教育、价值观教育及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教育。这些,正是我们主流教育之所缺而社会和谐进步之所需。
  传统书院的一个基本立足点,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承继和研习。它的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及其经典。当今,在中华传统文化被连根拔起一个世纪以后,在体制内教育尚无法承担起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势下,书院的复兴就显得格外重要。它可以起到民间国学热与体制内官方教育的纽带和传导作用。书院的复兴也许可以再一次成功地把已经失传的传统文化重新植入民间。也就是说,传统的回归,传统文化的回归,有赖于书院的复兴。
  书院的复兴,有利于唤醒和激活中华民族崇文、重教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是一个最重视教育、最崇尚人文的民族。世界几大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一个传承至今没有中断和消亡的文明。究其原因,中华民族基因中崇文、重教的精神是最根本的支撑。而这种基因的外化之一,就是书院的发生、发展及其制度、规范及运作机制的历久不衰。遗憾的是,近现代以来,由于西化及“左”化的影响,这一基因被冷冻了,人们失去了对教育与人文的热情,而专注于资本、迷信于科学,以致于整个民族走上了不讲精神、没有信仰,人欲横流、唯利是图的歧路。比如,为了买彩票可以一掷千金,为了买股票可以一掷万金,却不愿为助学哪怕拿出一分钱。又比如,当官的有几人愿为助学奉上一点“膏火”?经商的又有几人,能够为兴学捐出利润?书院的复兴,重新给了中国人一个机会,它也许能再次激活我们的崇文、重教的基因,使捐资兴学重新成为我们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
  必须强调,书院的当代复兴,决不是为了复古。书院制度及其办学模式也面临着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问题。所以,书院的当代复兴必须伴随着书院的创新。墨守成规、食古不化是没有出路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书院复兴借市场化之名敛财,也要警惕借书院之名行宗教布道之实。书院是我们的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要珍惜它,保护它,让它能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助推、助力,让它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行之久远。我想,这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容推卸的责任。
  (摘编自朱杰人《传统书院的当代复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书院的消失,传统文化被连根拔除,使得今天的人们物质生活提升而公民素养与道德水准下降。
  B.在民族传统回归的大气候下,书院也在中国大地上短苏了,这预示书院倒度很快就会全面复必。
  C.传统书院可以补充和完善现行教育制度,有助于扭转教育功利化的弊病,弥补“德育”空泛的缺失。
  D.当今时代,书院的复兴可以促进传统文化回归,利于唤醒和激活中华民旅崇文、重教的文化基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一百多年来,虽然中国的文化传统被排斥甚至被打倒,国人人自身的价值理性被割断,但民间仍不乏心怀“兴亡继绝学”梦想的志士仁人。
  B.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教育体制进步明显,形成了一套完备和严密的教育体系,但毋庸讳言,这一体系也存在严重的缺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写诗的冲动始终存在
  李  扬
  1941年,18岁的屠岸第一次发表诗作《美丽的故园》,到现在,他的诗歌创作已跨越了70余年。
  诗人成幼殊是屠岸的诗友故知。1945年,屠岸与成幼殊、卢世光、陈鲁直、何溶、吴宗锡、章妙英等人成立“野火诗歌会”,以诗会友,友情长达60余年。成幼殊说,当年的屠岸有着生动的形象,沉静、纯净、清澈,很有风骨,可谓“诗如其人,人如其诗”,她从与屠岸的诗歌交往中读出“一贯清亮的笔调”。
  1946年,参加地下党外围组织工作的屠岸在《梦幻曲》一诗中写下:“……但是,不中用的土牢呵,/圈住了我,可也得圈住我的灵魂呀!/它只要伸一下腰,就会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