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全科试卷(9科10份,含听力)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 高三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mp3
  • 资源大小: 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2/14 11:51: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9科10份)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化学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地理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历史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考试生物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数学(理)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数学(文)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考试物理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英语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政治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英语听力.mp3

  蚌埠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三百”和“孔子删诗”是《诗经》学术史上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关键词。“诗三百”一般被认为指《诗经》共有约三百篇,这一词语涉及先秦时期的《诗经》名称。“孔子删诗”则为汉代以来《诗经》学术史的一个重要公案,涉及孔子与《诗经》文本形成过程的关系。
  “诗三百”一语,先秦文献习见,孔子多次提及。持孔子未曾删诗说的学者认为,孔子屡言 “诗三百”,证明当时已有一种篇数约为三百的《诗经》文本,甚至由此认为“诗三百”是先秦时期《诗经》的名称。《文艺研究》2007年第11期刊登《“诗三百”正义》指出:先秦文献中“三百”联言,往往并非实指,而是极言其多的一种修辞手段。这在《诗经》中不乏用例,如“三百维群”(《小雅·无羊》)、“三百赤芾”(《曹风·候人》)、“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困”(《魏风·伐檀》)等。“三百”一语尚见于《礼记》《左传》《周易》等文献,出土文献中也有所见。由“诗三百”之本意审视孔子之言,可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当释为:诗有许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无邪”。其余所释亦当类此。孔子所言“诗三百”一语,不能证明当时存在数目为三百篇的《诗经》文本,据此否定“孔子删诗”之说自然就失去了合理性。
  从对历史事实考证的角度来说,“诗三百”词语内涵的阐释只关乎“孔子删诗”可信性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术史的追溯。“孔子删诗”本源于《史记》。《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至于孔子何时开始“删诗”,即修订《诗经》文本的呢?华锺彦先生判定为鲁定公五年,即孔子四十七岁之时。华先生此说本于《史记·孔子世家》:“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孔子世家》以下续记鲁定公八年孔子事迹,说明孔子系于盛年收徒立教,授《诗》《书》《礼》《乐》,故其删订《诗经》必不晚于是年。
  下面对“孔子删诗”的具体工作流程试作描述。司马迁《孔子世家》叙述孔子删诗时,“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何为“去其重”?从清华简《周公之琴舞》来看,“去其重”首先就是选取某组诗篇中有代表性的篇章,而将其他部分视作意义重复而不取。因为教学读本,篇幅必有所限制。“去其重”的第二层意义是,从同一诗篇的诸多变体中择优挑选。清华简《耆夜》篇载周公所作之《蟋蟀》,与今本既有诸多相似,又有明显相异之处。今本《蟋蟀》当为孔子所选取,而清华简本仍流传于世。刘向自述,其“所校雠中《孙卿书》凡三百二十二篇,以相校,除复重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二篇”。
  这一编选原则与结果,都与孔子删诗相类似,显示了文献传承的内在规律。
  (选编自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李颖《诗三百与孔子删诗》)
  1.与“诗三百”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诗经》学术史上,“诗三百”和“孔子删诗”关系密切,它们和《诗经》名称、《诗经》文
  本形成过程等内容紧密关联。
  B.“三百”用以“极言其多”,可谓古已有之,与此类似的修辞手段很多,如李白“天台四万
  八千丈”的“四万八千”就是表示数量多。
  C.《史记》称孔子编订的诗歌集为“诗”。此诗集在先秦时期的另一名称是“诗三百”,但
  与孔子所说的“诗三百”的意思迥异。
  D.孔子把古时三千余篇诗删订成三百零五篇,让它们合于《韶》《武》《雅》《颂》之类音
  乐,礼乐从此有了条理可以讲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有些学者根据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这句话就否定“孔子删诗”之
  说,是曲解文意,主观臆断。
  B.根据《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在盛年收徒立教,授《诗》《书》《礼》《乐》,故其删订
  《诗经》必不晚于鲁定公五年。
  C.孔子回鲁国后,不满“陪臣执国政”的状况,不愿出仕,“退而修诗书礼乐”,教授弟子
  《诗》《书》《礼》《乐》等内容。
  D.孔子删诗“去其重”的原则有两层含义:从某组诗篇中去除缺乏代表性的篇章,从同一
  诗篇的诸多变体中去除不太优秀的篇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作者从历史事实考证的角度,旁征博引,条分缕析,从说“诗三百”开始,来逐步论
  证“孔子删诗”之说。
  B.由对“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中“诗三百”词语内涵的正确阐释,我们可以
  确认孔子删诗可信性的结论。
  C.虽然有些诗歌亡逸于《诗经》之外,但其中有些至今仍流传于世,而且在论证《诗》成书
  过程方面同样具有研究价值。
  D.孔子删诗所遵循的编选原则,符合后世之人在文献编选方面的内在规律,文献编选能
  一脉相承,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周仁美,深州人。开宝中,应募隶贝州骁捷军。关南李汉超选备给使,屡捕获契丹谍者。从汉超战于西嘉山,身中重创,补队长。汉超上其功,隶殿前班,赐衣带、鞍勒马、什物、奴婢、器械。命王继恩引入纵观,过祗侯库,太祖问其力能负钱几许,仁美曰:“臣可胜七八万。”太祖曰:“可惜压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