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ppt81
- 资源简介:
《罗斯福新政》说课教案
5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说课课件 (共30张PPT).ppt
5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课件 (共28张PPT).ppt
5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说课课件 (共34张PPT).ppt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说课教案.doc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说课教案.doc
《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罗斯福新政》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第18课的内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在危机的打击下,美国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罗斯福临危受命,于1933年开始实施新政。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它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战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政策,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课主要介绍了新政的内容和影响,它在教材中的地位显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作用的探讨、归纳与概括,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实现以古鉴今的教育功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学习罗斯福迎难而上、战胜困难的精神。
4、重点、难点
1)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作用。
三、教法简介
1、教法选择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历史学科、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形象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制作多媒体课件,插入与本课相关的图片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感性认识。改变其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和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2、学法指导
带疑自学、讨论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整体认识罗斯福新政对美国乃至世界资
……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说课讲稿
新课标对这课的要求是:以二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根据这一课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能够运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措施来理解战后出现的新变化;通过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评价,培养学生用一分为二的史学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用多媒体显示二战后留下的垃圾和废墟。在满目疮痍的氛围中,问“如何重建家园”,导入新课。采用 “回顾昨天、把握今天、展望明天”的思路展开教学,通过对“昨天”的回顾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好历史知识点,以“今天”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以“明天”的思辩延伸展望历史的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的脉搏。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调整的分析,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从而正确看待国家政策的调整。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世界的新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干预经济,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教学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三、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以沉重的声调讲述)经历过二战的冲击,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也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以二战中被毁的英国考文垂大教堂废墟等图片呈现战后的垃圾,瓦砾和废墟)面对如此景况,应当怎么办才能重建家园,恢复经济的繁荣呢?(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活动一:自主学习
问:面对二战后的经济现状,用原有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理论能实现战后的重建与经济复兴吗?
讲述:原有的经济理论已然不足以解决战后重建,一种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为西方国家所青睐,那么什么是凯恩斯主义?我们先看录像。
(播放录像):凯恩斯写信给美国总统的阐述自己的经济观点
(显示):1、凯恩斯主义
(1) 产生的背景(2)主张(3)特点
讲述: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的恢复与高速发展,西方国家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那么西方国家是不是有此理论就可以保证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帆风顺了呢?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找出“黄金时期”和“滞胀”现象的表现及原因,请学生回答后通过(投影显示):
2、黄金时期
表现:战后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出现战后20年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原因:(1)政府实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
(2)利用科技革命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3、70年代初的“滞胀”现象
表现:生产相对过剩且停滞;失业严重 ,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外贸增长趋缓
特点: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相互交织
原因:(1)供给严重超过需求,导致生产下降, 出现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
(2)石油输出国组织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石油危机。(直接原因)
过渡:
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避免了自由放任下的生产盲目性,出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由于国家对私人企业管制过严,70年代初又出现了“滞胀”现象,那么应当如何解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滞胀”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