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2张。含配套教案和练习。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教案.doc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练习.doc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ppt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课型] 新授 [第 1 课时]
课标要求:
知道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探讨,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分析材料,能够概括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2)通过同桌互助学习,能够客观地评价斯大林模式。
(3)能够结合自己的所学知识,认识到斯大林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并不是唯一模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分析文字材料、漫画、图表,学会掌握解读历史史料的方法;
(2)通过将历史与现实联系在一起,将历史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解读,同时学会以史为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当时苏联的现状,指导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选择。
(2)通过对斯大林模式的分析,认识到其对当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借鉴与思考。
[教学重点]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探讨,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本,通过提供丰富的文字史料、图片史料、表格史料等,师生一起重返历史现场,在当时的时空之下思考斯大林模式出台的背景、斯大林模式的表现,从而能够客观地对斯大林模式的利弊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对历史的评断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一下书本《莫斯科日记》。这是一本尘封50年的日记,1935年罗曼•罗兰访问莫斯科后就将它封存起来了。为什么将它封存这么久呢?在这本日记中我们能够找到一些答案。罗曼•罗兰相信苏联能够通过接下来50年的时间,解决自己政策中消极的东西,给世界带来美好的未来。
【史料】:斯大林的政策所包含的积极的东西远远超出所有消极的东西。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法】罗曼•罗兰
【设计意图】: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斯大林政策到底含有怎样的积极东西?罗曼•罗兰将其封存如此之久,又是因为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练习:
1.1932年,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吸引了美国人
B.罗斯福当选总统后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
C.美苏关系的缓和
D.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向往
2.1929~1931年间,美、德两国的工业生产额均跌落约三分之一。而苏联在1929年的总生产量占全球5%;1938年,总生产量占全球18%。苏联的表现不同于其它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列宁发动十月革命B.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推行计划经济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3.“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
A.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C.人民生活D.环境保护
4.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B.开辟了一种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C.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D.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有利于苏联的持续发展
5.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6.下表是1913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1913年数字是按1939年9月17日以前的疆界计算的)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有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