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6张,了解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理解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了解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
和影响。
知识与技能: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特点和影响。掌握胡佛政府反危机政策的特点及效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讨论活动,体会经济危机的爆发给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带来的经济、政治危机。分析经济危机下的国际局势的变化,并思考经济危机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及从危机的发生到影响给我们的启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商品价格,把大量牛奶、咖啡倒入大海,把小麦、玉米当柴烧,等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特点、影响。
确立依据:“课标”要求
教学难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难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影响、启示。
确立依据:经济危机爆发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带来的,教材没有解读,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危机影响需要借助教材内容和补充资料多角度分析才能得出,距高一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起点都有一定距离,很难得出较全面的结论。启示是补充能力提升问题,需要利用文字资料分析得出结论,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总结。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文字材料“译文:兄弟,能给我一毛钱吗?”和“图片:两个稚嫩的儿童手举控诉牌”。设问:“两则材料反映什么问题?表达了当时人们怎样的诉求?”导入。
【教学互动合作探究】出示课标,理清本课结构。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1933)
第一目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1933)【探究活动】
1、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此次危机的特点是什么?
(1)爆发的标志:介绍“黑色星期四”学生指出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
(2)危机的特点:教师出示材料一、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特点:①波及范围特别广(领域和地域)。②持续时间特别长。③破坏力特别大。
2、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为什么会迅速波及到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