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ppt31(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共13张。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及耕作技术的进步、著名的水利灌溉工程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建立;
(2)通过对耕作技术、水利灌溉工程及土地制度演变历程的整理,分析其对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3)通过史料的搜集与分析以及历史概念的定义,培养学生史料考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表格归纳法和小组探究得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及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的了解,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并且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代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局限性与积极作用,学生通过解决传统农业的发展困境问题,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
(1)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史学修养不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多凭“感觉”支撑,历史学习方法意识淡薄。
(2)有初步的自主探究意愿和合作学习能力。
(3)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知识点有所了解,但历史片段居多,缺乏系统性了解,因此课堂教学要注重历史概念的落实以及框架的搭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和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掌握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难点】
理解耕作技术、水利工程等要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他们与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
展示“爸爸去哪儿”犁田图片,根据其使用的曲辕犁引出本课内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并请学生思考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设计意图: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请学生思考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旨在系统把握农业发展的历程。
【讲授】一、寻农业发展之旅
步骤1: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