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全科试题(7科7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2月教学质量检测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化学试题.doc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地理试题.doc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doc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一模)数学(文)试题.doc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物理试题.doc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一模)政治试题.doc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2月教学质量检测数学(理)试题.doc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化 学 2017.2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1~4页)和第II卷(5~10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答题前请将答题卡上有关项目填、涂清楚,第I卷题目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题目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Fe 56 Cu 64 Zn 65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B.氯水中加入稀硫酸,可增强氯水的漂白性
C.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N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水玻璃、明矾、漂白粉都是强电解质
C.煤油、“乙醇汽油”“生物柴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D.纳米铁粉去除水体中的Hg2+和植物油酸败都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的名称为2-甲基-1-丙醇
B.氯乙烯和聚乙烯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C.C3H2Cl6有4种同分异构体
D.C2H4和C4H8一定是同系物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6g乙醇含有的C-H键数为0.6NA
B.2gD216O含有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NA
C.每生成1molO2,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4NA
D.标准状况下, 22.4L NO与11.2L O2充分反应,产物分子数为NA
5.实验室制备硝基苯时,经过配制混酸、硝化反应(50~60℃)、洗涤分液、干燥蒸馏等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6.在Ag+催化作用下,Cr3+被S2O82-氧化为Cr2O72-的机理为:
S2O82-+2Ag+=2SO42-+2Ag2+ 慢
2Cr3++6Ag2++7H2O=6Ag++14H++Cr2O72- 快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与Ag+浓度有关
B.Ag2+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Ag+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和焓变
D.v(Cr3+)=v(S2O82-)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地 理
2017.2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1~5页)和第II卷(综合题6-10页)两部分。
2.请把第I卷的答案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请把第II卷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4.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必做,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l为埃及近22年间沙尘暴出现频数逐时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一天中,埃及沙尘暴频次最高时,北京时间约为
A.14时 B.18时
C.20时 D.22时
2.影响埃及沙尘暴频次逐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面温度
B.植被覆盖率
C.海拔高度
D.降水量
广东省肇庆市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达1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头北脚南。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落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图2)。当地旅游部门将每年的10月3日定为“卧佛含丹”节。据此完成3~4题。
3.游客若拍摄“卧佛含丹”景观,最佳方位应在该山的
A.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4.下列另一时段,也可以观赏到“卧佛含丹”景观的是
A.我国植树节前后 B.五一劳动节 C.春节前后 D.元旦前后
图3为我国西南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岩溶通道形成的地质环境主要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寒冷干燥 C.温暖湿润 D.寒冷湿润
6.该区域除图示岩石外,一定条件下,可能还形成有 ①大理岩②板岩③石英岩④片麻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某同学骑自行车从甲出发至乙,他利用GPS每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