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50字。
《亲近诗歌》课堂实录
又是中秋节,想起了当年的一堂课——
[课前请学生欣赏音乐《春江花月夜》、《蓝色多瑙河》。
[上课铃响。
师:上课!(师生问好)同学们,今天这节阅读课,我想和大家一起去亲近世界上最精粹的文学样式——诗歌。(打投影)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喜欢读诗吗?喜欢的同学请举手。
生:(三人举手)
师:尝试过写诗的同学请举手。
生:(举手者寥寥无几)
师:真是“星星之火”!是啊,走过了唐诗宋词的全盛时期,中国的诗歌如今颇有些落寞,颇有些迷惘,颇有些无奈。请大家看讲义上的诗。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全诗)
诗 人
这个菊花在阳台上呼唤东篱的季节
我瞧见我们的诗人比黄花还瘦
这些活在人群中的五百罗汉
为什么落到这般地步
他们一定是把子瞻的明月
当成烧饼充饥了
他们一定是把摩诘的清泉
当成美酒畅饮了
他们在唐诗宋词的美味馆里
只一碟五绝小令
就能消受半个黄昏
剩下的半个黄昏
他们摸着不长胡须的下巴
想吟出一句绝唱
可家人把灯光抢了去
说,写诗干啥
劳神,又费电
师:读得很好。请大家揣摩一下,作者当时写这首诗时的心情。
生:我想诗人本来是满怀激情地想要抒发自己的情感,但并没有受到社会上甚至家人的理解。
师:回答得不错。我们一起来看诗中的某些句子。“菊花在阳台上呼唤东篱”的句子是什么意思?实际上用了一个典故——有谁知道相关诗句?
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很好。菊花应在大自然中开放,但是现在放到了阳台上成了一个盆景,并且到处都在用它卖钱,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生:经济社会)或者可以说是物质社会。在这个物质社会里诗人活得好不好?
生:(齐答)不好。
师:怎么个不好法?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生:比黄花还瘦。
师:照例说这些人应当是五百罗汉,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地步?他们为什么会活得不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师:子瞻是谁?
生:苏东坡。
师:苏东坡写的最有名的诗作是——
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师:摩诘是谁?
生:王维。
师:王维最著名的诗句之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