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全国新课标卷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能力点训练试卷(16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全国新课标卷化学二轮复习_选择题能力点训练 (16份打包)
选择题专项训练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元素周期表.doc
高考能力点10有机化学基础.docx
高考能力点1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docx
高考能力点2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docx
高考能力点3物质的性质和用途.docx
高考能力点3物质的性质与用途.docx
高考能力点4化学实验基础.docx
高考能力点5物质的分离与除杂.docx
高考能力点6元素周期表.docx
高考能力点7反应热原电池电解池.docx
高考能力点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docx
高考能力点训练一物质的性质与用途.doc
选择题专项训练二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doc
选择题专项训练六化学实验基础.doc
选择题专项训练四化学反应原理.doc
选择题专项训练五有机化学基础.doc
高考能力点1 物质的分类 化学用语
高考能力点训练
化学详解详析
高考选择题突破
高考能力点1 物质的分类 化学用语
阿伏加德罗常数
1. C 解析 浓硫酸、硝酸是强氧化性酸,稀硫酸、盐酸不是强氧化性酸,A错;新制氯水的溶质主要是氯气分子,B错;C正确; 苯(C6H6)、聚苯乙烯(C8H8)n组成元素以及元素质量比相等,聚乙烯为(C2H4)n,组成元素相同,但元素质量比不相等,D错。
2. B 解析 液氯是单质,①错;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盐酸是氯化氢水溶液,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氨水为氨气水溶液,均为混合物,②正确;明矾、小苏打、醋酸、次氯酸,均为电解质,③正确;Na2CO3、Na2SiO3均为钠盐,Na2O2是过氧化物,④错。
3. C 解析 “玉不琢不成器”是物理变化,C错误。
4. A 解析 根据“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可知,硝石受热会分解,故A错误。
5. D 解析 Na2S属于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与硫离子构成,其电子式为Na+"[" _"·" ^"·" 〖 S┬"··" 〗┴"··" _"·" ^"·" ]2-Na+,A错;铯-137指质量数为137的铯的一种核素,原子符号为137Cs,B错;氧原子得2个电子形成氧离子,核电荷数不变,O2-的结构示意图为 ,C错;D正确。
6. A 解析 A正确;重水的分子式为〖H_2〗^18O,B错;CH3COOH为乙酸的结构简式,乙酸的结构式为 ,C错;镁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2,结构示意图为 ,D错。
7. C 解析 9.0 g草酸为0.1 mol,草酸的结构式为 ,故共用电子对数目为0.9NA,A正确;草酸分子中的C元素的平均化合价为+3价,CO2分子中C元素为+4价,故在反应中1 mol草酸转移2 mol电子,B正确;草酸溶于水后H2C2O4、C2O_4^2"-" 和HC2O_4^"-" 的微粒数之和为0.1NA,C错误;草酸分解生成等物质的量的H2O、CO、CO2,故分解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为0.1 mol CO和0.1 mol CO2,D正确。
8. A 解析 C2H4和C3H6的最简式均为CH2,m g混合物中含有碳原子数为m/14NA,A正确;每个氢原子形成1个碳氢键,m g混合物中含有m/7 mol氢原子,所以含碳氢键数目为m/7NA,B错误;在C2H4和C3H6中每个碳原子形成1对碳碳共用电子对,每个氢原子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总共含有共用电子对数目为3m/14NA,C错误;未说明标准状况,D错误。
9. B 解析 25 ℃时,1 L pH=1的H2SO4溶液中,SO_4^2"-" 数目为0.05NA,A错;B正确;20 g重水(H218O)含电子总数为 10NA,C错;常温常压下,正戊烷、异戊烷为液态,D错。
10. B 解析 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为非气态,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A错;18 g水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的水分子个数为NA,B正确;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为歧化反应,1 mol 氯气转移1 mol电子,C错;CO_3^2"-" 为弱酸根,在溶液中会水解,个数小于0.1NA,D错。
11. C 解析 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2O,故1.0 L 1.0 mol·L-1 KAlO2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2NA,A项错误;Na2O2晶体中阴离子是O_2^2"-" ,7.8 g Na2O2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 0.1NA,B项错误;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的CO2和SO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0.1 mol,1个CO2和SO2分子中都含有2个O原子,故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2NA,C项正确;在Cl2参加的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如Cl2与H2O、NaOH的反应中,1 mol Cl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D项错误。
12.B 解析 标准状况下苯不是气体,A错误;B正确;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C错误;气体所处的状况未知,转移的电子数目无法计算,D错误。
13. B 解析 重水的摩尔质量为20 g·mol-1,1个D2O分子含10个电子,故10 g重水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含5 mol电子,A错误;1个CH4分子中含有4个C—H键,所以1 mol CH4分子中含有共价键总数为4NA,B正确;常温常压下,CCl4为液体,22.4 L CCl4不是1 mol,C错误;1 mol MgCl2能够电离出1 mol Mg2+和2 mol Cl-,离子总数为3NA,D错误。
14. B 解析 1 mol Mg能失去2 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2NA,A错误;14 g链烃(CnH2n)中含有CH2的物质的量为1 mol,所以含有C—H键的数目是2NA,B正确;1.0 L pH=13的Ba(OH)2溶液中n(OH-)=1.0 L×0.1 mol·L-1=0.1 mol,含有OH-的数目为0.1NA,C错误;生成氢气22.4 L,由于未说明是标准状况,所以转移电子数不一定是2NA,D错误。
15. A 解析 1 mol甲烷分子中含有4 mol共价键,A正确;常温常压下,2.24 L N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为0.1 mol且二氧化氮会部分转化成四氧化二氮,B错误;醋酸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C错误;铝热反应中1 mol Fe3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8NA,D错误。
16. D 解析 C2H6O若为CH3OCH3,则0.1 mol该分子中含C—H键数为0.6NA,A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Cl2+2HI 2HCl+I2可知,0.1 mol HI和0.05 mol Cl2反应生成0.1 mol HCl气体和0.05 mol I2固体,故反应后的气体为0.1 mol HCl和 0.05 mol Cl2,B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2CO2+2Na2O2 2Na2CO3+O2可知,若有2 mol CO2反应,则生成1 mol O2,则固体增重56 g,当固体增重2.8 g时,则生成0.05 mol O2,此时转移电子0.1 mol,C错误;甲醛和乙酸的最简式相同,则3.0 g该混合物中含原子总数为(3"." 0" " g)/(30" " g"·" mol^("-" 1) )×4=0.4 mol,D正确。
高考能力点2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1. A 解析 OH-与Ba2+、K+、NO_3^"-" 、AlO_2^"-" 都不反应,A正确;Na2O2有强氧化性,与SO_3^2"-" 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NO_3^"-" 、H+、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加入石蕊呈蓝色的溶液显碱性, NH_4^+、HCO_3^"-" 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2. B 解析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项溶液为酸性溶液,各离子能大量共存,B正确;使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显碱性,铁离子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硫化氢和铜离子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D错误。
3. C 解析 H+、Fe2+、NO_3^"-" 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显酸性,ClO-、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pH=12的溶液显碱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正确;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为酸或强碱溶液,酸溶液中H+、CO_3^2"-" 反应,且Al、H+、NO_3^"-"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生成氢气,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4. C 解析 水溶液中Cu2+为蓝色,A错误;能溶解Al(OH)3固体的溶液为强酸或强碱溶液,都能与HCO_3^"-" 反应,B错误;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1的溶液是酸性或碱性溶液,Ba2+、Na+、Cl-、NO_3^"-" 都能大量共存,C正确;能使淀粉-KI试纸变蓝的溶液具有氧化性,能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5. C 解析 Fe3+和I-、SCN-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与铝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在碱溶液中铜离子和亚铁离子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项溶液为酸性,离子都能大量共存,C正确;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1的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酸性条件下碳酸根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6. D 解析 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 2Na++2OH-+H2↑,D错误。
7. B 解析 Cl2通入水中,离子方程式为Cl2+H2O H++Cl-+HClO,A错误;双氧水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离子方程式为H2O2+2H++2I- I2+2H2O,B正确;Na2O2溶于水产生O2,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 4Na++4OH-+O2↑,C错误;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离子方程式为S2O_3^2"-" +2H+ S↓+SO2↑+H2O,D错误。
8. C 解析 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的离子方程式为AlO_2^"-" +CO2+2H2O Al(OH)3↓+HCO_3^"-" ,A错误;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HCO_3^"-" +NH_4^++2OH- NH3·H2O+H2O+CO_3^2"-" ,B错误;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 3NH_4^++Al(OH)3↓,C正确;磁性氧化铁(Fe3O4)溶于稀硝酸的离子方程式为3Fe3O4+28H++NO_3^"-" 9Fe3++NO↑+14H2O,D错误。
9. C 解析 氯化铝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 Al(OH)3↓+3NH_4^+,A错误; 钠和冷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 2Na++2OH-+H2↑,B错误;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 Cl-+H++HClO,C正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 Ca2++H2O+CO2↑,D错误。
10. B 解析 结合题意和图像可知,a点溶液中还有Al3+、Cl-剩余,CO_3^2"-" 与Al3+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点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与AlCl3溶液恰好反应生成NaCl和氢氧化铝沉淀,因此溶液中含Cl-、Na+,B正确;c点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溶液中含Na+、AlO_2^"-" ,H+与AlO_2^"-" 不共存,C错误;d点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液中含OH-、Na+、AlO_2^"-" ,OH-、AlO_2^"-" 与HCO_3^"-" 都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11. A 解析 甲基橙变黄的溶液pH大于4.4,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中性或碱性,中性条件下四种离子可能大量共存, A项正确;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L-1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若为酸性,Fe2+与NO_3^"-" 不能大量共存,若为碱性,NH_4^+与Fe2+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H2O2具有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氧化Fe2+,C项错误;酸性溶液中CH3COO-不能大量共存,另外Ca2+与SO_4^2"-" 生成微溶物CaSO4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12. C 解析 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溶液是酸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H+、CO_3^2"-" 会发生反应产生CO2气体,不能大量存在,H+、ClO-、I-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H2的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H+、NO_3^"-" 具有强的氧化性,不能反应产生氢气,在碱性环境中OH-、NH_4^+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c(OH-)=10-20mol·L-1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在酸性溶液中H+、S2-、SO_3^2"-" 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在碱性条件下四种离子不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HCO_3^"-" 、Fe3+水解相互促进,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高考能力点3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二)
1. C 解析 NaHCO3属于弱酸酸式盐,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①符合;Al2O3是两性氧化物,Al(OH)3 是两性氢氧化物,都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②、③都符合;Al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④符合;硫酸氢钠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不能与硫酸反应,⑤不符合;AlCl3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但不能与硫酸反应,⑥不符合;NaAlO2能与硫酸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⑦不符合。
2. B 解析 HClO的酸性比碳酸弱,Ca(ClO)2溶液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HClO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HCl,A能实现;H2SiO3加热分解生成SiO2,SiO2与盐酸不反应,不能生成SiCl4,B不能实现;氧化铝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通入二氧化碳可生成氢氧化铝,C能实现;Fe2O3与H2SO4反应生成Fe2(SO4)3,由于H2SO4是难挥发酸,〖Fe_2 "(" SO〗_4)3加热可以生成无水Fe2(SO4)3,D能实现。
3. B 解析 SiO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①能实现; Fe(OH)2与氧气、水反应生成Fe(OH)3,②能实现;SiO2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③不能实现;Al2O3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④不能实现;Ca(OH)2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NaOH,⑤能实现;NaAlO2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氯化钠、水,⑥能实现。
4. A 解析 ①二硫化亚铁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双氧水氧化生成硫酸,正确;②二氧化硅和HCl不反应,错误;③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正确;④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氯气,1 mol·L-1 HCl是稀盐酸,所以不能制取氯气,错误;⑤硫酸铜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悬浊液,氢氧化铜能检验醛基,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葡萄糖和新制氢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正确。
5. D 解析 ①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硅酸,可以实现,正确;②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得不到氧化铁,错误;③只要溶液中c(Ba2+)·〖c"(" CO〗_3^2"-" )>Ksp(BaCO3)即可形成碳酸钡沉淀,因此硫酸钡能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碳酸钡,正确;④电解氯化铝溶液生成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铝,无法得到金属铝,错误;⑤甲醛催化氧化生成甲酸,甲酸与甲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甲酸甲酯,可以实现,正确。
6. A 解析 ①金属钠与盐溶液反应,首先与溶剂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所以得不到铝,不能实现;④FeS2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直接生成三氧化硫,不能实现。
7. A 解析 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3+水解FeCl3+3H2O Fe(OH)3+3HCl,加热促进HCl挥发,平衡向右移动,得不到无水FeCl3,③不能实现。
8. A 解析 硫与氧气反应只能生成二氧化硫,②错误;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③错误;工业制取镁是电解熔融氯化镁,⑤错误。
9. C 解析 ①C与少量氧气反应得到CO,C与足量氧气反应得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高温反应得到CO,碳酸钙高温分解得到二氧化碳,但CO不能一步反应得到CaCO3,不符合;②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得到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得到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可以得到碳酸钠,符合;③Fe与氯气反应得到氯化铁,Fe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亚铁,氯化铁与Fe反应得到氯化亚铁,但氯化亚铁不能一步得到氯化铜,氯化铜不能一步反应得到氯化铁,不符合;④铝与氧气反应得到氧化铝,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偏铝酸钠,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与酸反应得到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铝,符合。
10. C 解析 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可与酸、碱反应生成Al3+、AlO_2^"-" ,Al3+、AlO_2^"-" 可发生水解互促反应生成Al(OH)3,A正确;若甲为Na2CO3溶液,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HCO3,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NaOH,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B正确;若甲为Fe,丁为盐酸,乙为氯化亚铁,丙可能为氯化铁、氧化铁等,但氯化铁、氧化铁与氯化亚铁不反应,不能生成Fe,C错误;若甲为N2,戊是氧气,生成丙为NO,乙可能为氨气,NO和氨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生成氮气,D正确。
11. D 解析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稀硝酸反应转化为硝酸钠,但是硝酸钠与其他物质结合不能生成氯化钠,无法一步实现图示的转化,A错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氧化钙,无法一步实现图示的转化,B错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无法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错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D正确。
12. B 解析 CO不能一步转化为碳酸钠,A不选;Al与Fe3O4反应生成Fe,Fe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Fe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FeCl2与氯气反应FeCl3,FeCl3与Fe反应生成FeCl2,均能一步实现转化,B选;S不能一步转化为SO3,C不选;Al2O3不能一步转化为Al(OH)3,D不选。
13. D 解析 甲为焦炭,丁是O2,则乙为CO,丙为CO2,二氧化碳与C反应得到CO,符合转化关系,A正确;甲为NaOH溶液,丁是CO2,则乙为Na2CO3,丙为NaHCO3,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碳酸钠,符合转化关系,B正确;甲为AlCl3溶液,丁是NaOH溶液,则乙为氢氧化铝、丙为偏铝酸钠,氯化铝与偏铝酸钠发生水解互促反应得到氢氧化铝,符合转化关系,C正确;甲为Fe,丁是氯气,则乙为氯化铁,而氯化铁与氯气不反应,不符合转化关系,D错误。
14. A 解析 若W为硫酸,则Z为SO3,Y为SO2,X可为S,但S不能直接生成SO3,则W不可能为硫酸,A错误;若Y为Mg,则X应为化合物,E具有还原性,Mg不具有氧化性,与还原性物质E不可能发生反应,B正确;若X为Na,E可为O2,Y为Na2O,Z为Na2O2,W为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等,C正确;若Z为CO2,X可为C,Y为CO,E为O2,D正确。
15. D 解析 甲可以是化合物,如NH3 NO NO2 HNO3,也可以是单质,如N2 NO NO2 HNO3,A正确;若甲为硫、氮等非金属元素,则丁为酸,如A中的分析,若甲为钠,则有Na Na2O Na2O2 NaOH,丁为碱,B正确;反应①②都是与氧气反应,所以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若甲为氮气或氨气或钠,结合A、B的分析可知,反应③都不是化合反应,D错误。
16. A 解析 X+Y→Z,Z电解生成X、Y,说明电解电解质本身。X可能是金属铜,Y可能为氯气,反应为Cu+Cl2 CuCl2、CuCl2 Cu+Cl2↑,A正确;X可能是氯气,Y可能为氢气,H2+Cl2 2HCl、2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