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90字)
《错误》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在世界各民族中都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常常被称为纯文学美文学。诗歌的语言典雅、意蕴丰厚,需要经过细细品味涵泳才能体会其中的精妙。
高中学生虽然从小学到初中背过许多诗歌,但多是死记硬背,对诗歌的审美意识只处于一种相当朦胧的状态,而且读诗的激情日渐式微,所以语文教师有必要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提升学生审美的情趣。更何况中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学诗的目的不一定是培养诗人,诗意的生存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理想的境界。
郑愁予,台湾诗人,原籍河北省,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抗战期间,跟从母亲辗转避难,母亲教了他不少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他的新诗处处流淌着古典的韵味。《错误》这首诗写一个女子等候归人时的心情变化过程,是用现代语言写就的闺怨诗。由于它从古诗词中汲取了很多养分,所以意象丰富多彩,情感深婉含蓄。因此在教学此诗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底蕴和潜在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打开学生尘封的心。
[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我们先看两首词。
(学生看发的讲义中的词。)
1.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唐词)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作者简介: 温庭筠,唐代人。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注释:①斜晖:偏西的阳光。②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后多用以寄情思。③白蘋洲:长满了白色蘋花的小洲。
分析:起首两句,记一个怀人的女子早起用心梳洗后,倚着那面临江水的楼,切盼重逢。可千帆过尽,不见归舟,眼前已是脉脉斜晖、悠悠绿水,江天极目,情何能已。故末句,提出肠断之意,余味隽永。倚楼望归舟,极尽惆怅之情。 “过尽”两句,寓情于景。此处女子凝望之投入、凝恨之深重可见一斑,因而人称“千帆”二句“黯然魂消”也。
2. 【宋】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②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③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④ 苒苒物华休。⑤ 惟水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⑥ 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⑦ 想佳人妆楼顒望,⑧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⑨ 争知我,⑩ 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⑾
【作者】柳永是宋仁宗朝进士,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仕途坎坷、生活潦倒,在世时不为人重,但因擅长填词,却深受歌妓们的欢迎和赏识,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是当时一大词家,他写下的几篇名阕,境界高绝,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千古传颂。如《雨霖铃》、《八声甘州》等,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所写内容不限于男女风月,尤工羁旅行役,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有相当多的词篇抒写了与歌妓舞女的诚挚恋情,有部分作品反映了她们悲酸的生活和她们要求过合理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