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ppt16
- 资源简介:
课件共33张,教案约1750字。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我国近现代交通(轮船、铁路、公路和航空)的发展,通讯工具的演变,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带来的影响;探究交通和通讯工具在近代缓慢发展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了解真实的历史,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搜集有关宜万铁路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加以解决,促进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体会到我们所享受的现代社会生活,是科技进步的结果。科技的进步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前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下我国交通通讯发展艰难,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近代中国铁路运输、航运、航空、通讯成就。
难点:分析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体会中国铁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
一、提问:时下宜昌有名的照相馆是什么照相馆?最早的是哪家照相馆?
二、展示这家照相馆的三张结婚照:
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三、和学生一起穿越时空去参加这三场跨时代的婚礼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穿越一:假如你回到了20世纪初,应邀去北京参加这对新人的婚礼。
1、远在宜昌的你能够通过几种方式收到
新人结婚的消息?
2、从宜昌赶到北京参加婚礼,你可能乘坐哪些交通工具?
合作探究一:为了解决交通运输堵塞, 你有哪些好办法?
(展示宜万铁路的建设资料:百年出川梦、短暂修路史、百年梦实现)
合作探究二:从宜万铁路的修建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哪些突出特点?为什么?
(展示材料思考近代铁路建设艰难缓慢的原因)
材料一 :光绪六年(1880)岁末,刘铭传为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但更多的人“群相哗骇”,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加之筑路资金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