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案1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25 21:16: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670字。
21  风    筝
深圳大鹏华侨中学    陈晓涛
第 一 课 时
●    ○教学内容
①写作背景介绍。
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①导入
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你们应该接触到了不少鲁迅先生的作品吧,下面请你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先生的作品。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故乡》)、《社戏》、《孔乙己》、《阿Q正传》、《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鲁迅自传》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二心集》等。
思维扩展: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就作家作品而言学得最多的就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那么先生曾经对自己的作品选入中小学课本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鲁迅是反对自己的文章入选中学课本的。他曾经说:“中国书籍虽然缺乏,给小孩子看的书虽然尤其缺乏,但万想不到会轮到我的《呐喊》。” 鲁迅不愿意让他的这本小说集入选中学的课本其原因,他说是因为自己对人世的悲观,不愿意这悲观的情绪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大家课后再去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风筝》则正是鲁迅悲观、绝望情绪的充分流露。大家第一次接触鲁迅先生这样的散文,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克服阅读的障碍,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涵。在一起学习课文之前,我认为很有必要让同学们了解一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请同学们认真领悟,这对于我们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写作背景
②写作时间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这一天恰逢旧历年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可以说是中国人最喜庆的节日,往往中国人还喜欢在新的一年里图个好兆头。那么在新的一年的第一天,鲁迅先生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阅读第一段,谈谈你的感受。
对北方的冬天已有风筝感到“惊异”,因放风筝一般在春天。因风筝而沉入少年时代的关于故乡的风筝的一段记忆,回忆起虐杀弟弟心灵的往事而感到悲哀,同时也可能由冬天和风筝而联想产生了一种游子浪迹天涯无家可归的漂泊感,精神高飞远走的寂寞感和一个人暗夜行路的孤独感寒冷感,进而生出无限悲凉的人生感慨。
思维扩展:孤独、焦虑、恐惧的情绪不仅意味着自我意志与世界、与自己的有限性或命运的对立,是否也意味着另一更深层次的不安?
③鲁迅的兄弟情
A、同胞情深曾几时
看下面一段描写(王晓明《鲁迅传》),体会童年兄弟之间的情谊。
“阿哥,咱们什么时候去抓麻雀啊?”周作人带着笑呆呆地问道。
树人瞟了弟弟一眼:“没看见我这儿还要看书吗?去去去,一边儿玩去。”满脸的尘土周作人对着哥哥吐了吐舌头跑开了,那边母亲抱着襁褓中的小弟建人在太师椅上小盹。那年,鲁迅8岁。
冬天,家中盛水的大缸里结了一层薄冰,鲁迅敲碎后捞了来分给弟弟们吃,三人咬得满嘴爆响。当然,他们也有扫兴的时候。还有一次,鲁迅从一张“老鼠成亲”的画中得知元宵节晚上是老鼠成亲的日子,于是与弟弟一咬耳朵,睁着眼睛守了一夜,结果啥也没看见。第二天,周作人干什么事都无精打采,但对兄长却毫无责备之意。
鲁迅有两个弟弟,周作人小他四岁,周建人小他八岁。在日本的时候鲁迅与周作人同是公费留学,生活窘迫,而且家中老母亲与正在求学的三弟毫无生活来源,何况作人又开始了自己与家境并非太好的羽太信子的恋爱,生活上两兄弟更是拮据,鲁迅作为长子和大哥,毫无怨言地承担起经济的负担,抽廉价的劣质烟。到了1909年,为了成就弟弟的学业和小家庭幸福,鲁迅决定放弃自己在东京的第二步文学活动的计划以及去德国深造的机会,回国谋事。
B、兄弟反目成仇
1923年7月,周作人写给鲁迅的绝交信(注意《风筝》的写作日期:1925年正月初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