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教案.doc
课件.ppt
课件共54张,教案约5130字。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教学设计
重庆市梁平红旗中学徐远英
本课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5单元第2课,是课前说课。本课的说课流程依次是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共七个方面。
一、学情分析
本课是高二学生进入文科后的一堂课。学生在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思维基础。
从教十多年,对传统历史课本和教学方法有一定的驾驭能力,但是对新课改要求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还有很大的欠缺。
作为高二学生,还需在阅读材料、归纳材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迁。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由于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了解新的交通和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更新的基本史实,理解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改变,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
2、通过思考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原因所在,培养学生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的历史分析能力。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它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之一,是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
3、通过交通与通讯工具发展所带来的双重影响,培养学生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用相关图片和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不同历史时期交通与通讯工具发展变化的表现,分析其原因,掌握比较分析的方法。
2、结合本地实际,用地方特色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学会用观察分析的方法理解交通和通讯发展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在学习中认识,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为前提,体现时代发展的必然性,深刻领悟到只有走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他们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理念